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探索思考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游戏有益于儿童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培养。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科琳·亨特在1966-1970年间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幼儿好奇心和探索的研究。她为3-5岁的孩子设计了一个新颖的玩具。这个玩具是用金属制成的红色的箱子,箱子上装有1个杠杆,杠杆顶部是一个蓝色的木球。杠杆运动的方向是由箱子上的4个计数器控制的,计数器可以打开,也可以被盖住。如果杠杆成水平状,会传出铃声;如果成垂直状,蜂音器就会发出声音。亨特根据孩子对这个性玩具的反应,把他们分成三种不同类型的孩子:
1.无探究精神者:这些孩子只是看看玩具,但不去对玩具进行探究。
2.探究者:这些孩子只是对玩具进行探究,但不用它来玩,比如试图发现怎样才能使铃声再次响起。
3.创造性探究者:这些孩子不仅对玩具进行探究,而且用各种具有想像力的办法来使用玩具,开展各种游戏。
结果发现,很多无探究精神者是女孩,而很多男孩是创造性探究者。
4年以后,亨特又对这些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年龄在7-10岁之间)进行了创造性测验,它想知道当年这些孩子的游戏风格与现在的发展状况之间有无关系。结果非常有趣,当年的创造性探究者在创造性测验中得分均高于探究者,而无探究精神的男孩在创造性测验中的得分又远远低于那些男孩探究者。亨特通过与家长和教师交谈又了解到,这些无探究精神的男孩平时不爱玩,缺乏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而无探究精神的女孩在社交场合表现得比那些爱玩的女孩紧张,往往显得手足无措。
还有一些心理学家研究了游戏与创造性的关系。他们通常把参加实验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使用实验者提供的材料,称之为游戏组;另一组孩子必须按照事先规定的方法来使用与游戏组同样的材料,称为对照组。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两组孩子进行创造性测验,例如说出实验者所提供的材料的尽可能多的用途,结果发现,游戏组的孩子能够说出物体较多的用途,在新颖性与独创性方面的得分也较高。显然,游戏经验使这些孩子在创造性测验中取得了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