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一开始,并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父母为他制定适当的规则。然而,规则的制定也是蛮有技巧的。

  红、黄、绿 行为三色区

  孩子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义来区分他们可行与不可行的行为,了解这个界限后,孩子会感到更安全、更踏实。建议父母将孩子的品行模拟地划分成三个色区:绿色区,认可和赞同;黄色区,不容易被人接受;红色区,根本不能容忍,必须坚决制止。实际上,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不仅能减少一些危险情形的出现,而且无形中,孩子会感到在家长保护下的安全。

  态度坚定 解释明确

  父母给孩子定规则时,态度要坚定。犹豫不决将使父母陷入和孩子无休止的争执中。而以一种恳求的态度要求孩子遵守规则,则等于是对孩子的一种挑逗,效果不佳。同时,父母应对规则本身解释清楚,到底哪些是不允许的行为。限制最好要全面、彻底,尽量避免片面,留空子。像“少溅点可以,但不能弄得太湿”这样的限制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当父母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则最好先不说。

  给出替代物

  有的时候,父母们可以尝试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替代物来给他制定规则。例如,妈妈可以对试图扔盘子的宝宝说:“不可以扔盘子,可以扔……”或者“弟弟的身上不能练拳击,拳击包是给你练拳击的”。

  指明物品的功用

  当父母提出一种限制时,如果能提及相关物件的功用,有可能更易于孩子接受。比如,妈妈可以告诉宝宝“椅子是坐的,不是站的”就比“不许站在椅子上!”的效果要好得多。又如,“积木是摆着玩的,不是扔的”也比“不许扔积木”和“真叫人烦透了,不许扔积木,太危险了”都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