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今,幼儿园、小学入学面试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少试题难度大得连成年人都要动一番脑筋,想进幼儿园,不仅孩子要参加面试,家长还要填写“特长和优势”以及“能为幼儿园提供的资源”,令家长们感觉很“雷”。

  入园总标准

  虽然是小学,面试家长的内容丝毫不马虎,考察 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孩子是否心理健康”是挑选入园孩子的一个总标准。

  入园面试:

  第一关:

  家长家长首先准备好户口本等资料,到幼儿园领到申请表后,除了要填写孩子的年龄、父母联系方式等基本资料外,还需要填写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自评。“幼儿发展状况”分为“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项目。有家长总结,填表最好找家里写字最好的人去填写,笔迹好也会印像加点分。

  第二关:

  虽然以前幼儿入园前老师也会问些问题,但多半是问孩子叫什么名字,喜欢什么玩具,为不会唱歌之类的简单问题。现在的幼儿园面试竟有100以内的加减法了,这些已经是小学一二年级做的题目。学前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而现在明显是越殂代庖,去提前完成一部分小学课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违背教育规律,拔苗助长,在幼儿园就提前开始了小学阶段的教学,甚至把识多少字,会算数也列为了入园条件来挑选所谓的“高质量生源”。幼儿园的这种做法也会影响到了家长,使两三岁的幼儿在未入园之前也不得不接受家长的“填鸭式教育”,以达到一些“名牌幼儿园”的入学要求。

  第三关:

  园方会要求家长带孩子到幼儿园,要对幼儿进行观察,园方也根据观察结果写上这几个项目的评价。幼儿园在对幼儿的资料进行验证和观察后,对于符合条件的孩子,园方将通知其家长来园抽签,抽中签则有报名资格。

  专家有话:

  幼儿园还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这不就是面试吗?面试不过关,就不能上幼儿园了吗?幼儿园和小学入学面试普遍铺开后,本该无忧无虑的儿童,也快被逼成“面霸”(参加众多面试的求职者)了。此等情势说明,我国社会对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尚缺乏理性思考和专业把握,一些感性判断,把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焦虑心理,与社会上一些哗众取利的鼓噪,合成教育概念、实践以及市场的相对混乱。所以,目前学前教育亟待有变革意义的反思。

  首先该反思的是家长。不必讳言,入学面试,家长的压力比孩子更大,看着还不懂事的孩子遭遇面试煎熬,家长疼在心里。但孩子毕竟不谙事,主要还是家长在作选择并相互竞争。不得不说,有些家长可能会有一种竞赛心理,觉得能让自己的孩子上有名的学校很有面子;而不少家长因对孩子有长远打算,而对孩子近乎苛刻。所以,尊重孩子天性,家长要有主心骨,要有明确的家庭教育方针。不能仅凭“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念,而让所谓的“幼儿精英教育”,把孩子挫伤在起跑线上。

  其次该反思的是教育。教育机构要明白,用时尚、轻率的方式去为难幼儿,既不科学,也不严肃,打乱了儿童生理、心理和智力发展的正常规律。教育机构要重新认识面试的意义,充分估计不合常理的面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慎于取舍。仔细权衡后,即便认定确需面试,也要尽可能使面试题目的难度适当,不超过儿童的认知范围,不让培育人才的美好初衷成为孩子和家长的噩梦。教育机构理应尽己所能,使儿童的天性得到发挥,除学习外,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认识世界,拓宽其知识面。说到底,教育不应以牺牲孩子的童年幸福为代价,而应选择一条既能让孩子们拥有幸福童年,又能让这种幸福成为奠基他们终生幸福的路径。

  最后该反思的是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入学面试蔚成风气,这股无形的强大力量裹挟着家长携孩子一次次去面试;如今,3-5岁的孩子,除了接受幼儿园的教育外,还要参加各种课外培训;社会教育还在不断发明一些不切合实际、随意性强的项目,让不设防的家长和孩子成为牺牲品,致使孩子们关注的事物过于成人化……这一切,无疑是社会之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