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活动时间快要结束时,孩子们在音乐的提示下忙于收拾玩具。突然,听见活动室的一角传来了争吵声,我马上走过去看个究竟。只见欣欣正在抢诗诗手里的胶泥,诗诗说:“我不给,我就是不给。”“你不搓成一团胶泥会干的。”欣欣说着,把诗诗手里的胶泥抢了过来,诗诗马上哭了起来。我说:“让我看看是什么宝贝,好吗?”我拿起欣欣手里的胶泥一看,哦,原来是诗诗捏的漂亮小蝴蝶,上面还有一对触角,她一定花了不少心思呢,怪不得不肯放进胶泥的盒子里。这时,诗诗马上走过来说:“老师,千万不能把蝴蝶放进盒子了,它的触角会断的。”“是啊,这样做太可惜了。”我也有同感。但欣欣据理力争,说:“不行,胶泥不搓成一团放进盒子里,很快会干的。”原来她们是为了这个而争吵。

  当孩子之间有了冲突或意见不一的时候,作为老师的我应该充当引导和聆听的角色,不马上判断谁对谁不对,而是把孩子抛出来的球抛回给她们,用引导的方式鼓励她们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于是,我请全班的孩子出谋划策:怎样才能保留蝴蝶的样子又不会使胶泥变干?有的说:“可以不把蝴蝶搓成一团,等它干了再用点水和一和就行了。”有的说:“用透明的盖子盖住就不会干,又可以看见蝴蝶。”可是哪去找这种盖子呢?后来,坐在一边一直不吭声的小至大声地说:“老师有相机,把蝴蝶的样子拍下来不就行了吗?”我马上问:“那胶泥怎么办?”悦悦说:“拍了照以后就可以看见蝴蝶,胶泥就可以放回盒子了。”这个提议马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他们终于找到好方法。我马上拿来相机,把蝴蝶拍下来并告诉诗诗,老师会把它放到网上,晚上可以到网上下载并打印出来,这样就可以天天看到美丽的蝴蝶。说完,孩子们马上欢呼起来,互相击掌,他们为能保留蝴蝶而高兴,也为自己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而高兴。

  的确,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抓住了教育的契机,为孩子提供了自由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