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不是父母的主观要求,而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在孩子1~2岁、有了自我意识时便开始涌现。当孩子迈出独立自主的第一步之后,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配合孩子的成长呢?

  该出手时才出手

  熊壮壮第一次不让我陪他玩,是他2岁多的时候。我们俩在小区里玩,他自己要到草地里去找蒲公英,但明确地告诉我:“你别跟着我,你就在这里坐着啊!”然后,他就独自一人去寻找蒲公英了。开始我还不当一回事,但当我再抬头时,却发现他已经消失在我的视野里,结果我的心马上抽了一下,赶紧找。

  原来,是一排灌木丛挡住了我的视线。当我走近时,熊壮壮显得很不高兴:“你就在那里坐着,别过来,我自己会玩。”

  我有点失落,也有点欣慰,我的孩子有了独立的要求,他长大了。

  当孩子尝试独立时,需要父母做后盾,父母只要传递给孩子一个讯息——我们对你有充分的信心,但是,如果你需要我,我会立刻出现。也就是说,父母只需“存在”,切勿干扰,与孩子保持距离,当且仅当孩子有需要、有危险时才出现。

  孩子虽然很想独立完成某件事,但毕竟能力有限,当他遇到某些困难时,自然会向父母求助。所以,父母的存在很重要,要培养孩子独立,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要在恰当的时间出现。

  给予安全感

  有了安全感,孩子才会放心地去探索,去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安全感也分内在和外在的内容。

  1 心理的安全感

  熊壮壮4岁了,带他在外面玩已经可以很轻松了,因为他不会再缠着我跟他玩,也不需要我时时关照他的安全,他会主动去找小伙伴,或者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但是,他会把我“安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当他有需要的时候就会回来,或者玩一圈再跑回来。总之,他知道我在那里,把自己撒出去的时候就很安心。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安全,当他尽情去探索的时候,才不会有什么顾虑。同时,父母对孩子的信任,也会帮助他建立自信,他会认为自己已经能对自己的事做出决定。孩子很受不了那种时时刻刻盯着自己的父母,虽然父母完全是出于好心,但孩子只会把这些当成一种不信任而排斥。

  孩子的安全感不是要求父母做自己的随身保镖,适度的距离能让孩子更加透彻地明白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他会感受到,我被爸爸妈妈爱着、关心着,并不只限于我在他们的周围的时候,我不在他们身边时,他们也同样关心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