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
青少年渴望被重视 哈利 波特“投射”自己
“哈利 波特对青少年起到了心理投射作用,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心理认同,从而不能自拔,如痴如醉。”河南华夏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韩慧影说。
韩慧影观看了上市的所有哈利 波特影片,对影片的吸引人之处,她作了如下的总结:哈利 波特除了故事情节丰满以外,环境的神秘气息、阴森的霍格沃兹古堡、时隐时现的列车、会发脾气的大树,不但吸引着小朋友,也勾起了成年人的童心。
对这一说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申继亮教授表示支持。他说,哈利 波特的魅力在于他与现实中青少年的心理行为有诸多契合点。这正是心理投射的重合。渴望被重视是所有孩子的潜在心理诉求,对于自己能否被重视,他们往往无从知晓,唯一能作为认定依据的是家长、老师和周围人的态度。如果得到肯定、鼓励,孩子将会更有信心,做得更好。如果受到否定、打压,他往往会灰心丧气,不愿继续有所作为。这两种因素时常交错出现,令孩子无所适从,很是惶恐。
哈利 波特的故事给孩子们点了一个燃烧不息的火炬。哈利 波特本是一个普通的孩子,随着他的成长,拥有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这正是孩子们所渴望的,从哈利 波特身上,他希望也看到自己的未来。这是一个完全正面的肯定性暗示,也是一种“自我发现”。“所以孩子们喜欢哈利 波特,他们从心理上认同哈利 波特。觉得自己就是哈利 波特的投影,哈利 波特正召唤着自己劈荆斩棘,拥抱成功!”申教授如是说。
手法:
情节贴近生活 借用剧情演绎自我
“有别于其他科幻小说,哈利 波特影片和图书中的情节虽离奇却并不荒诞,有着很强的贴近性,很多情景就像
是自己身边刚刚发生过的。这是哈利 波特吸引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辛自强副教授说。
他指出,在阅读中人们会发现,除了故事外,“吼叫信”、“鼻涕虫”等怪物,被魔法想像力处理或描绘过的东西,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的对应物或对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