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和李家,两家家庭关系不错,不如朋友变亲戚吧!于是两家在差不多的时间内孕育生命,并且相互许诺:如果孩子生下来是同性,我们就让他们义结金兰;如果恰恰好是一男一女,我们两家就变一家,让他们互许终身。这个情节可不是只发生在电视剧里的,经常在公园里、广场上,或是某个妈妈带着孩子去朋友家里的时候,听见大人们偶然想到便随口说出的倡议:我们两家许个“娃娃亲”吧!
2004年9月,重庆有两对父母还真的给两家儿女办了结婚喜宴,并让他们在仪式上互换金锁,以表衷心。在成人眼中,这也许只是一个玩笑,只是表达想增进两家感情的途径,是逗孩子的小手段,但是,在孩子眼中,这一切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儿童还没有完全理解成人社会,特别是夫妻关系的时候,突然用“媳妇”“丈夫”这样的词语称呼他,会让儿童心里产生怀疑情绪,例如,是不是自己跟对方小朋友玩的时间太长了?是不是跟所有小男孩(女孩)玩,都会被结成夫妻?这些问题都会困扰小朋友的心理成长,继而会对他们接下来的与人交往产生影响,甚至会促使他们对异性产生交流障碍,或者是促进他们性早熟。
儿童达到一定年龄自然有交友的欲望,家长们发现这点很重要,应该合理引导孩子们融入社会,鼓励他们与他人交流,让他们首先明白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哪些,相互定位是什么,一些称谓代表了什么特殊意思,这些都需要家长们耐心细致的引导和传授,不能蹦极式跳跃发展。突然把一些特殊称呼加到孩子身上,比如“媳妇”“小帅哥”“董事长”之类的称呼,孩子心中有模糊的印象,但又不完全明白这个概念,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困扰和压力,对自己行为产生怀疑,担心以后的处事方式,影响他们进一步融入社会。
孩子有孩子的成长阶段和交友方式,家长们应该给于足够的空间,不要过多干预,让他们自然接触真实社会,自己从中寻找朋友,成人除了适当的引导外,最好不要刻意参与。让孩子过早地以性别区分人群,结交男女朋友,以夫妻互称,不仅容易造成孩子对爱情这一情感的随意化态度,也容易导致性早熟。其实,提高孩子情商,改善独生子女内向性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三四个小家庭组成大家庭,孩子之间以兄弟姐妹互称,不定期聚餐、野营等就是不错的选择。群体式游玩交流也会改善孩子怕生的问题,而且几个家庭联合培养孩子,也可以缓解现在独生子女人情观念淡薄等问题,可以启发儿童对性别的意识,确实是一个积极的引导方法,有时间的家长们不妨组织一下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