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是小儿疾病常见的症状。通常以小儿腋下体温37-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度发热,超过39-41度为高热,超过41度为超高热。

  发热了怎样科学处理,是否必须应用抗生素来“压”呢? 这得从发热的原因说起。发热的原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发热:

  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最为常见。由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有细菌性的,如扁桃体炎、败血症等;也有病毒性的,如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等,还有寄生虫病,如疟疾等。

  2、非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也很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药物热、疫苗反应等;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大量组织坏死或破坏,如大面积烧伤、急性溶血、血管栓塞、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何杰金氏病、恶性淋巴瘤及其它恶性肿瘤等。另外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全、暑热症、间脑综合征、脑出血等。

  治疗发热的目的:

  1、降低高热,减少机体消耗。

  2、防止宝宝发生高热惊厥。

  3、对某些危重病例(如乙型脑炎、中毒型痢疾、重症肺炎等),积极的退热处理对稳定病情有一定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一有发热就要作退热处理,一般只在高热(腋下体温39度以上)才作退热处理。但是部分宝宝体温虽只38度左右却很烦躁,或有痉挛素质(易发抽风)的宝宝,虽未达高热,也应作退热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