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乘风破浪姐姐2》开播,发生了最尴尬的一幕。
袁姗姗在演唱经典老歌《再回首》时,由于过度紧张,在舞台上出现了一连串失误:
先是起调过高,紧接着声线不稳,最后唱到中间突然忘词……
本来,比赛现场气氛紧张,选手出现失误的情况在所难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出道10年,见惯了大场面的袁姗姗,竟然一下子慌了神儿。
在接下来长达50秒的时间内,舞台上的她并未采取任何临场应变措施,而是一个人呆呆站着,手足无措。
结果不出所料,她的声乐部分只得了3分,综合评分44分,初评成绩倒数第一。
事后,袁姗姗哭成了泪人。她说:“我唱第一句时就卡住了,所以就影响到后面的每一句。”
此情此景,不禁想到刚刚被各大报刊日报点名表扬的,8岁小女孩马子惠。
在北京举行的一场短道速滑比赛中,马子惠在起跑时发生失误不幸摔倒。
可她并没有因一时落后而气馁,而是立即起身猛赶。
最终,她以小组第一的成绩夺得冠军。
视频在网上爆火,不少网友被小子惠不放弃的精神所鼓舞:
的确,和袁姗姗一样,小子惠同样经历了开局失利。但她却没有因一时的失败而放弃,相反,她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状态后重新起航,很快实现逆风翻盘。
真正的强者,既要有赢得比赛的「实力」,更要有输得起比赛的「心态」。
人生中处处是竞技场,失败在所难免。
而一个孩子面对失败的态度,暴露了TA未来的高度。
1、失败不可怕,自我放弃才可怕
知乎上有人抱怨:
为什么别人那么轻易就成功了,而我却那么难?
有一条高赞回答:
你凭什么会认为,别人的成功就很轻松呢?
想起已故青年导演胡波。
2018年2月16日,由他执导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以下简称大象)获得了第68届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胡波因此一战成名。
但随之而来的,竟是胡波4个月前已自杀身亡的报道。
原来,《大象》是他呕心沥血完成的影视处女作,胡波对其极为珍爱。但制片方对最初剪辑的版本十分不认同,一度要求胡波删减时长。
为了保证影片的完整性,胡波试图反抗,却遭到了制片方的无情打压,更要命的是,胡波差点被剥夺电影署名权。
在经历了抵抗、妥协,无望之后,胡波在北京家中自缢,年仅29岁。
讽刺的是,他走了,成功却来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他的朋友曾感叹道:“他如果再坚持5个月,天就亮了。”
可惜,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如果。
很多悲剧的发生,往往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在经历了失败之后,开始自我放弃,这才是最可怕的。
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丘吉尔
人生难免经历失败,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
那些被失败击溃的人,失掉的不只是当下,还有「继续前行」的勇气和「逆风翻盘」的机会。
只有把一时的失败当做礼物,并始终对当下葆有热忱的人,才配拥有真正的成功。
2、输不起的孩子,长大后也赢不了
根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名死于自杀,还有8名自杀未遂。
相信很多父母会不由得感慨:
明明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我们的孩子为何会因此而丧生?
近日,应采儿在节目中的一句话点醒了无数家长,她说:
“我觉得抗压性很重要。这个事情可能不至于摧毁你,但是你先把自己摧毁了,因为你没有经历过压力。”
是啊,很多时候,摧毁孩子的不是眼前的挫折或失败,而是孩子无法坦然面对失败带来的负面情绪。
他们面对的最大敌人,是输不起的自己。
教育学家李希贵曾说:“教会孩子从追求赢到学会输,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生活中,太看着输赢的孩子,轻则出现心理问题,重则出现人格扭曲。
「输不起的孩子,长大后也赢不了。」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同他人竞争,适度的“输不起”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可一旦太执着于输赢,反倒容易被失败吞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这样培养孩子的输赢观
想赢是成功者的特质,输不起是失败者的通病。
为人父母,只有先教会孩子坦然地面对输,才能教会孩子体面地赢。培养孩子正确的输赢观,高层次的父母懂得这样做:
一、不用“第一”捆绑孩子
白岩松曾在给儿子的邮件里写道:“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不允许孩子考第一,这条教育观念曾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可实际上,白岩松培养出的儿子,从小学习能力超强、初中时期,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更难得的是,他在高中毕业后就被顺利保送到世界排名第21位的英国伦敦国王学院。
其实,白岩松并非真的限制孩子得第一,他只是不想让「得第一」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
心理学上有个“瓦伦达效应”:一个人越患得患失,越容易把事情搞砸。相反,只有孩子心理上解压了,才能真正激发出自身的潜力。想让孩子飞得更高,家长要学会给孩子“松绑”。
二、打消孩子的竞争性快乐
最近一位爸爸的做法引发了很多人的热议。
陕西西安,魏先生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和上六年级的儿子去肯德基。
可接下来的一幕令人不解,只见妹妹独自坐在肯德基里,大口吃着汉堡,桌上同时摆满了蛋挞、炸鸡,可乐等小食。
而哥哥则站在窗外,眼睁睁地看着妹妹吃。他不停地向里张望,嘴巴忍不住跟着咀嚼,让人看了十分心疼。
原来,这是爸爸的「特意安排」:只因哥哥英语没考好,只有76分,但妹妹考了100分,爸爸想通过奖励妹妹来刺激哥哥,让他在外面思考下英语为什么没好考。
一位网友的评论却十分扎心:
这位爸爸看起来是在奖励妹妹惩罚哥哥,但实际也在摧毁妹妹的进取心。小小的孩子很可能会认为:下次我不必考100分,只要考得比哥哥好就有汉堡吃!
真正的进步不是优于比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中科院心理辅导师王小骞说:“孩子的世界里有三种快乐。最低等的叫竞争性快乐,是和别人比出来的快乐;第二种叫非竞争性快乐,是和自己比出来的快乐;而第三种叫无条件快乐。”
智慧的家长,懂得淡化孩子的竞争性快乐,鼓励孩子的非竞争性快乐,给孩子创造无条件快乐。
三、用发展的眼光,教会孩子坦然面对输赢
浙江省理科状元徐嘉骜的爸爸曾因一条朋友圈爆火。孩子金榜题名后,他写道:“状元,是对前面12年努力的肯定,但状元只是虚名。”
无论高考前后,他都鼓励儿子:“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滔滔不绝。”
可见,有格局的父母,懂得用发展的眼光来教育孩子,不为一时的荣誉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失利而自暴自弃。
成功的标准,不是赢,而是每一次比上一次进步一点点。
司马懿曾教导自己的儿子说:“打仗,先要学的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真的能笑到最后。”人生亦是如此,只有先学会面对失败,才能更好地迎接成功。
愿每个孩子,都有输得起的胸襟,更有赢得了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