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晚会”虽然已落下帷幕,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行动还在继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觉参与到“打假维权”的队伍中去。其实,在妈妈们熟知的育儿领域,也存在着不少“假冒伪劣”问题,威胁着宝宝的健康成长,而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往往会不自觉地成为“幕后推手”。
儿童食品为儿童专用,国家标准更放心?——假!
儿童酱油、儿童面条、儿童饼干、儿童牛奶……如今市面上,各种“儿童食品”琳琅满目。宝宝各项身体机能尚处于发育阶段,在饮食方面更是高标准严要求,父母心甘情愿为其“健康”买单。商家抓住了家长的这一心理,一方面将儿童食品宣传为“无害产品”,一方面极尽夸大食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但我们仔细查看原料表、营养成分表后就会发现,儿童食品中也不乏高钠、高糖、高油脂的产品,与成人食品并无区别,所谓的“营养全面”也不过是营销噱头。而且,在我国现行的各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除三岁以下的婴幼儿食品、辅食外,并没有单独对“儿童食品”的成分作出规定。严格意义上来讲,“儿童食品”这一说法本身就不“标准”,“儿童”被分为“婴儿”、“较大婴儿”、“幼儿”等年龄分层,不同年龄的儿童所对应的食品标准不应该完全相同。有些所谓的国家标准,其实只是食品通用国家标准,而家长看准“儿童”二字,而忽视了细看原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零售、饮料不论有没有标明儿童都要少吃,从小养成合理膳食的好习惯,改掉挑食、偏食的不良行为。
维生素AD无需额外补充,日常饮食都包括?——假!
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维生素AD是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又极易缺乏的重要营养素。维生素A可以提升抵抗力、促进骨骼发育,维生素D在促进钙吸收,帮助身高增长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维生素AD摄入不足的宝宝,在骨骼发育、身高增长、免疫发育、视力发育、造血功能等方面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越来越多妈妈意识到AD同补的重要性,但到底需不需要额外补充,有些人仍心存疑虑。被称为“黄金营养CP”的维生素AD,在日常饮食中的稀有程度可见一斑。动物肝脏虽然是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但也是各种重金属及毒素的聚集地,胆固醇高,不建议多吃,而宝宝的接受度也普遍偏低。胡萝卜、南瓜等深绿色蔬菜一度被认为是补充维生素A的首选,但却并不直接含有维生素A,而是以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存在,受烹饪方法、食用量等条件限制,转化率还不到1/12。而维生素D同维生素A一样,均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理化性质极不稳定,日常食物中含量有限。再加上宝宝胃容量很小以及饮食品类受限,与其寄希望于通过饮食弥补体内维生素AD的不足,不如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补充方式,如我国儿科医生和专家一致推荐的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从出生起每天一粒,至少坚持到3岁。
学步车有助于孩子学走路,轻松省力更方便?——假!
说起学步车大家都不陌生,“能够帮助宝宝快速学会走路”是最吸引家长购买的主要原因。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学步车给宝宝带来的伤害远比优点多。一方面,宝宝很难控制学步车的速度,双腿必须快速摆动才能跟上车轮的运转,这时宝宝就必须踮着脚才更便于快速走动,长此以往,宝宝的腿部力量得不到有效锻炼,学会走路的时间反而会推迟。如果养成了踮着脚走路的习惯,还会影响宝宝将来正常走路的姿势。而过早让宝宝使用学步车也会影响骨骼发育,造成腿部变形。另一方面,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步车里肯定万无一失,自己还能腾出时间做些其他事,殊不知这样带来的危险更大。学步车的活动很灵活,还不会走路的孩子很容易刹不住车发生碰撞或翻倒。每年因为学步车造成的意外事故并不在少数,我国原卫生部发布的《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明确指出,不建议婴儿使用学步车。总而言之,孩子学走路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平时还需要注意做好营养补充(尤其是钙和维生素AD)和运动锻炼工作,以便为走路打好基础。
育儿路上的“假冒伪劣”其实并不可怕,只要家长们在“打假”路上擦亮双眼,一切都不过是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