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夏日风熏路人醉,说明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要来临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说到传统节日,自然离不开传统习俗,辣么,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为各位粑粑麻麻和萌宝们普及一下~

端午到了 给萌宝讲讲传统习俗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何为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其实端午节在最初之际为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才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辣么,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端午习俗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它最早当是一种祭祀活动,后来,屈原投江自尽,楚国人借划龙舟以驱散江中之,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由此而兴起了赛龙舟。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端午习俗二:吃粽子-

  古人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每逢五月初五便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粽,统称糯米粽。

-端午习俗三:挂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因为二者皆为中草药,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端午习俗四:吃五毒饼,画五毒图-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五毒指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古人将它们的形象盖在饼上,馅儿也是“五馅”:樱桃荸荠桑葚、黄和江米。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端午习俗五:栓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清晨,大人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习俗六: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端午习俗七:点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然后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驱邪避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