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和妈妈在客厅边看电视边聊天,小言言在一边玩。我平时并不经常回家,内心就对妈妈有些歉疚,每次回家都是谢绝各种应酬,只想多陪陪她,妈妈自然是也很想和我多聊聊。可是我们两个聊天,就没有人陪小言言玩了(兄嫂因工作原因也不常在家)。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常常是“不甘落寞”的,何况小言言本就属于那种天生好动的孩子,只见她一会儿把电视的声音看的很大,一会儿又在我们周围的沙发上跳来跳去,并不时大声叫。显然,她很想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到她身上,最好是能跟她一起玩。
妈妈就说:言言,别吵!大人们说话呢。言言听完,安静了一下,可没一会儿又依然故我。我想,这大概是大多数家庭都遇到过的小“烦恼”,妈妈这种方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怎么办呢?
后来,当言言又叫喊的时候,我就把食指放在嘴边,看着言言,轻轻的说:“嘘——。”大概是言言从来没有看到过别人对她做这样的动作,一下子楞在哪里,随后也把食指放在嘴边,对我们轻轻的说:“嘘——。”样子可爱至极,我和妈妈相视而笑。
接下来,我和妈妈继续聊天,小言言呢,就在房间里不停的转换位置,把小手放在嘴边对我们“嘘——”,我也自然回之以“嘘”。好长一段时间内,小家伙乐此不疲,再也没有故意的跳闹、喊叫或者开大电视的声音。
事后,我问自己,当时的做法是最好的吗?这很难说,但至少把当时大人需要聊天和孩子渴望人陪的矛盾解决了。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一方面,大人不应该因为孩子就全然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陪伴孩子玩耍对孩子身心发展十分必要,生硬的拒绝或者直接的要求孩子安静,不仅孩子难以接受,也是大人对孩子的不尊重。固然,两者不能偏废,但是却又经常发生冲突,很多家长因此恨自己“分身乏术”。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能够想到一种方法,解决这个冲突,即便是权宜之计,也无可厚非。而事实上,随着孩子的降生,家庭的结构随之而变,尤其是当两人世界向三人世界的转变,这样的冲突就是一个日常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和孩子的成长,我们的确需要很多的“灵机一动”。
推荐阅读:学龄前孩子逆反心理的探源 如何能克服孩子的嫉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