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到“孩子”这个词时,你脑海里是否会出现这样几个形容词:可爱、天真烂漫、单纯、乖巧、纯朴……实际上大部分孩子都是单纯可爱的,容易激起人的保护欲。但有一种孩子,却让人怎么都喜欢不起来。

  前不久我在广场等人,看到一个大约3岁的小男孩在扯另一个女孩的小辫子,女孩生气地说:“不许动我!”男孩看到女孩怒了,反而更高兴,再次用手去扯她的辫子,女孩可能真的很火大了,扬起手想要反抗……这时男孩的奶奶走过来,说“谁家的丫头怎么凶巴巴的?弄一下你辫子怎么啦,又不痛不痒……”(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教会孩子这3点 以后才不会吃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奶奶撑腰,男孩更放肆了,想要扯女孩的裙子,孤军无助的女孩只好哇哇大哭,这时女孩的姐姐过来护着妹妹,结果却是两个女孩被老人叉着腰点着鼻子骂:“不就是个黄毛丫头,你以为你有多高贵?就轻轻弄你一下,怎么啦?blabla……”再看看那个男孩,一脸坏笑,还觉得很有趣……这一幕,连周围的路人看了都感到不舒服,果真是什么样的人,养出什么样的子孙后代啊!

  孩子的行为性格不是一天养成的,从他出生那一天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看在他的眼里,而我们的家庭教育原则,更是决定着孩子以后会不会长歪。要是孩子在幼龄阶段就有以下的表现,那家长真要长点心了,及时纠正、引导,才能让孩子有好的教养。

  1、仗着自己年龄小,以自我为中心

  很多妈妈在孩子淘气的时候,会用“孩子还小不懂事”来为孩子开脱,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孩子总是仗着自己还小,以自我为中心,做出更多没教养的事。

  然而,你不教育孩子,社会就会替你教育他。要知道社会的教育,可比父母的教育要残酷多了。而孩子终究是要走向社会的,没有人有义务像他的父母一样宠着他、爱着他,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并保持着相互尊重的原则。

  我一个朋友就说过自己一个远方亲戚的故事,在家是个独子,从小到大被父母宠到不行,结果成年后仍然不懂体谅他人,出到社会了,仍然改不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性,结果成了被周围人孤立的怂包,回到家了就向自己的父母出气……这就是“子不教”的后果啊!

  所以说,孩子再小,也是需要父母引导和教育的,要是不注意这一点,孩子长大后得吃多少亏、走多少弯路?

  2、易怒,情绪控制能力很差

  再来说说孩子的情绪控制问题,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真不是孩子天生的,而是你教育的结果。

  孩子的情绪受父母的影响非常大,一个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孩子,通常背后也有一对轻易发怒的父母。比如,当孩子调皮捣蛋时,你很容易情绪失控……久而久之,孩子的行为模式也会跟你越来越像。当他达不到自己的某个目的的时候,也会通过发怒来向周围的人示威,企图让他人妥协在自己的坏情绪之下,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但是,如果一个人通过发脾气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事谁不干啊?

  因此,不想养出一个爱发脾气的娃,家长一定要记住这两点:

  1、不要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答应他的要求,不让他尝到发脾气就能获益的甜头。

  2、孩子发脾气时,告诉他“妈妈陪在你身边(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注),等你平静以后,你再跟妈妈说话好吗?(给机会孩子表达)”

  孩子慢慢就会意识到——“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周围的人,都不会因为我发脾气了,就满足我的愿望”。

  这样孩子才有可能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改掉容易发怒的坏习惯。

  3、不懂体谅他人,缺乏同理心

  另外,要是一个孩子缺乏同理心,那也是一件很蛋疼的事。

  朋友曾说过自己一个烦恼,有一次生病发烧,累得快崩溃了,孩子却缠着要出去玩,一会儿趴在妈妈的背上要玩坐飞机;一会儿拖着妈妈的手,说要出去逛街街;想要眯上眼睛睡一会儿,孩子却在旁边大哭大闹……

  朋友无奈地感叹:“为何别人家的都是贴心的小棉袄,自己却生了一个磨人的小妖精?”

  其实孩子的同理心,也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比如,当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可能在吃奶的时候会不小心咬到你的乳头、玩玩具的时候会不知轻重砸到你的身上……这时你大可以告诉他:“宝宝不能这样,妈妈会疼。”

  千万不要有圣母的思想,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咬疼你、砸到你都是因为不小心,没必要跟孩子计较……这真的不是计较好吗?只有当你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了,他才有可能会慢慢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什么影响,做事的时候,才会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关注微信订阅号:朵妈亲子时光,聊聊亲子育儿那些事)

  而那些一味隐忍的父母,只会教出一个没有同理心的孩子,这是害,不是爱,为人父母务必都要知道这一点。

二维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