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和大家聊聊我身边的朋友小丁,为了两个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发展,她萌生了移民将孩子送出国念书的想法。小丁告诉我,她真的觉得很矛盾,现在大女儿6岁,小女儿4岁,马上要上小学。亲戚几年前就在跟小丁打预防针-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上学。而小丁丈夫及其家人始终不同意,认为小丁是在胡闹。而小丁觉得:如果像其他家长一样花不少钱挤破头买一套重点学校旁边的学区房,几十平米,还要承受极大压力,以后家教课、辅导班各种费用还没算上,杂七杂八算下来,就成本来和教育质量来说说,小丁更加偏向将孩子送到国外接受教育。
小丁一番话,我沉思许久,最近关于纠结于移民和学区房的文章不少,笔者认为,移民并非想移就移;但算下来,国内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相对来说确实高出不少。然而,怎样选择都是费尽财力心力,中国父母,真心难当。
由此,笔者总结了几点动因:
首先,受二孩政策影响,国内二手房市场逐步升温,其中,学区房作为房产交易的暖冬产品,咨询量上升明显。
其次,移民故事被疯狂转载,太多父母动了’移民”的心,小丁也不例外。
移民故事被转太多,教育资源不均也刺激了其它产业的飞速发展。
购置学区房还是干脆出国移民?
以小丁为例,大女儿6岁,小女儿4岁多,花费百万购置小户型学区房若能同事解决两个孩子读书问题,那自然是首选。但是,自去年起,部分学校开始实施六年内一房屋地址只能登记一个孩子入学的规定。
笔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北京地区的学区房价格自一五年起涨幅不小,以海淀为例,自一五年1月起成交价达到每平米五万元,朝阳及西城等学区房价平均较海淀还要高出4至五万元。笔者身边也有朋友认为,即使学区房价通常相较普通房价每平米高出万元,但是还是考虑是否为孩子买一套,他们认为好的教育资源是值得付出的。
作为三大教育强区,海淀区、东城区、西城区按照教育改革,都有直升的政策,因此,家长通过购置房产能够让孩子一直在好的学校接受教育,那么性价比还是相对很高的。
花数百万元为孩子解决最起码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否值得?
笔者身边也有不少不同的声音,就是花数百万元为孩子解决最起码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否值得? 这些家长通常持两种观点,第一是认为不值得,目前在中国买学区房的钱完全都可以移民出国了,孩子若是有了绿卡,除了享有国外教育资源外,未来读国外高校的学费也只是国际留学生的三分之一,还可以申奖学金,为全家一起移民同样提供了可能;
另一种观点是:虽然在国内学习和成才和“拼爹”脱离不了关系,但是孩子能学会自食其力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毕竟社会在进步。
《2014海外教育特别报告》显示,80%的中国富豪计划将子女送到国外接受教育,同时中国千万富豪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平均年龄为18岁,亿万富豪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平均年龄为16岁,出国低龄化趋势明显。相关移民报告显示,我国目前正经历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第四次移民大潮,调查数据显示,教育依旧是中产阶层移民的初衷。
课外教育高额支出
虽然很多家长纠结于这些教育费用,但是与此同时,大大小小的课外辅导课程一个都没落下,钢琴课、舞蹈课、英语课......即使不少学校已经规定不能给学生增添额外负担和课程,但是中国的教育仍然以成绩为王,此外,近年来,学生进入重点学校的敲门砖从特长变为学科测试,同样在催热课外辅导市场。课外补习费近年来成为家庭教育支出重头,笔者翻阅了部分相关统计资料,中国76%的家庭年均支付子女课外补习费达到3820元,其中最高的达到年均8万元。早在2014年,相关调查就显示,中国有70%的中小学生正在上课外辅导,重点城市普及率达到了90%。被调查的家长中有三分之一愿意为子女每年上万元的辅导费埋单。
中国父母难当,培养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
2013年,一个名为“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成本排行榜”的调查就曾在网上热传。前三名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生育成本(怀孕到大学毕业,下同) 分别为276万元、247万元以及216.1万元。若按此标准,以后谁还能养得起孩子?尤其是年收入10万元左右的家庭。
笔者的一个朋友曾经与笔者探讨过,自己为其孩子准备的教育基金及生活费用大约在四百万上下,这只限于出生至十八岁的投入,笔者想,这个数字在大部分家长中实属正常,其中教育成本占到百分之八十,毫不稀奇。可想,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相对而言是比较高的。
中国教育支出的情况与美国中等收入家庭生育儿女的支出似乎不相上下,一些专家认为:美国的总支出中,其中很大部分是购房的支出,如果我们把购房与租房的支出也算进去的话,中国家庭的生育支出就不得了了。其实,笔者的一些长辈也表示过,在中国,加上房产投入,一两个小孩的教育支出就上千万了。仅就学区房问题来看,富裕家庭的子女或将持续享受更好的教育环境,贫困差距将会在下一代中或继续延续和扩大。
人生就是无尽的选择题,父母在孩子人生选择的道路上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许多中国父母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想尽办法买学区房,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能上好学校,有更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归根结底,笔者想说,不论选择哪条路,都需要父母尽早帮助孩子共同做出规划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