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部长陈德铭1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并就当前国内奶制品市场的供应和销售情况等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商务部部长就当前奶制品市场情况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目前国内奶制品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何?
陈德铭: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商务部立即启动国内奶制品市场日报监测制度。事件发生之初,市场一度出现国产品牌婴幼儿奶粉销量大幅下降、国外品牌奶粉销量猛增的情况。但近几日,国产品牌奶制品销量总体呈现回升态势,国外品牌奶粉销售逐步回稳。据商务部监测,截至30日,国产品牌婴幼儿奶粉销量已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八成,液态奶销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七成五,国外品牌婴幼儿奶粉销量较20日最高水平回落了近四成。
为了准确掌握各地的市场情况,商务部派出了6个督察组赴地方,并要求驻16个地区的特派员办事处认真开展调研,我和其他几位部领导也分别到北京、贵州、山东、上海等地了解情况。总的来看,各地奶制品的销售情况在好转。例如,北京市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上架销售奶制品质量,大大增强了消费信心。9月25日,奶粉销售量环比增长20%,鲜奶增长25%,酸奶增长54%。物美、沃尔玛等大卖场的婴幼儿奶粉销量稳步回升,一些超市的婴幼儿奶粉和液态奶销量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三元等合格品牌奶制品销量成倍增长。云南本地未检出“三聚氰胺”的液态奶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在全国奶制品市场消费下滑情况下,云南本地产奶制品销量比奶粉事件发生前增长了10%左右。
新华社记者:我国奶制品供应情况如何,能不能满足消费需求?
陈德铭:为了保障奶制品市场供应,商务部做了充分的准备。9月12日以来,已连续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奶粉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等12个工作通知。我们通过商务部城乡市场监测体系,要求700余家重点零售企业每日上报奶制品价格、销量、商业库存、产品流向等情况,及时掌握市场变化。
为了做好市场应急供应准备。商务部先后组织召开了部分大型奶粉生产、零售企业座谈会,与未检出三聚氰胺的奶制品生产企业建立了应急联系机制,了解企业奶制品产能、产量、库存、销量、价格等情况,目前已掌握40家安全奶制品生产企业货源,随时做好应急调运准备。
同时,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根据各地市场供应和需求量,积极做好产销衔接工作。北京增加了奶粉的政府储备和商业库存,在保证奶制品出厂批批检验的前提下,对再次检验合格产品由政府贴标标示为合格奶制品。海南增加了豆奶、米粉等替代品供应。黑龙江及时与检测合格的“龙丹”“完达山”奶制品生产企业联系,协调厂家增加产量,稳定全省奶粉市场供应。上海确保9月17日后生产的本地乳制品质量安全,安排合格的奶制品及时供应市场,做好以豆浆补鲜奶供应的调剂工作。深圳针对本地奶粉需求主要以进口品牌为主的特点,加强与进口奶粉总代理、总经销商的联系。
从目前情况看,无论是国产合格奶粉,还是进口奶粉,各地市场货源充足,供应是有充分保障的。要使国产奶制品销售恢复到正常水平,关键是要恢复消费者的信心。
新华社记者:如何抓好农村奶制品市场的质量安全问题?
陈德铭:抓好农村奶制品市场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也是工作难点。商务部非常关心这项工作,我们已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络优势,对承办企业、农家店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的奶制品进行排查,对问题奶制品立即下架停售,已经售出的简化退货程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退货退款事宜,并认真做好对农家店的奶制品配送。商务部将继续与有关部门一起,采取切实措施,维护好农村奶制品市场的流通秩序,提高农村老百姓鉴别购买和安全消费奶制品的知识和能力。
新华社记者:如何恢复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的信心?
陈德铭:恢复消费者信心,关键是要拿出实际行动。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检测,把监管工作做到位,更重要的是广大企业要自觉以诚信的努力来取得消费者的信赖。
前不久,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质检总局支持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倡导109家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和207家奶制品流通企业联合向社会发布质量诚信宣言,对确保奶制品产销各环节质量安全等方面做出具体承诺,以加快重塑我国奶制品安全保障体系。
商务部特别要求流通企业,要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坚决做好问题产品的停售下架和受理退货工作。同时,也要保障合格产品的正常销售。我们要求流通企业在店堂显要位置公示下架和上架商品信息,采取设立安全销售专区、加贴检验标识、张贴《诚信宣言》、公示检测信息、开展国产合格品牌奶制品促销、增设奶制品导购员等多种有效方式,方便消费者识别、采购,引导群众放心消费。同时也保障未检出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不下架、不退市,维护正常销售秩序。目前看,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相信,随着政府和企业检测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各项监督检查管理措施及宣传解释工作深入展开,合格品牌奶制品供应量会大大增加,消费者信心将逐步恢复,销售将有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