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缺乏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动态追踪体系,降低了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运行效率。之前的假奶粉事件,就凸显了食品追溯体系区域分割、效率低下、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原则沦为纸上文章。
据了解,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源于欧盟,当时是为了防止“疯牛病”而制定的一种措施,随后,北美、澳洲、日本纷纷引入。而在我国,食品追溯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试点也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省份,西部边远地区的食品企业基本没有开展追溯体系建设。即使在这些开展了追溯体系建设的地区,追溯体系的运行也问题重重。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追溯标准不一。一些企业鱼目混珠,骗取消费者信任,使追溯码变成了企业的牟利工具。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等媒体曾报道,不少企业拿食品追溯码当经营噱头,其包装上的追溯码,并不能查到真实的质量追溯信息。例如,一些标榜可追溯的进口奶粉品牌,进入海关后,才录上追溯信息,这种追溯码的真实性,实在经不起推敲。
一位乳业高级分析师表示,目前追溯体系监管不到位、不法分子造假成本低,而每一次造假事件的发生,都会严重打击消费者信心,并对被仿冒品牌形象造成极大的破坏。他建议品牌商建设产品信息追溯平台,使用原生追溯码,将奶粉生产、加工、物流等信息纳入自建追溯体系,并引导消费者自助查询追溯信息。他以爱瑞嘉奶粉为例,产品来到中国要经过新西兰牧场——奶牛——饲养——挤奶——收奶——喷粉——生产——检验——出境——运输——入境——仓储,共12道环节。爱瑞嘉在生产时同步将这12道关键质量信息刻于罐底,形成独有的原生追溯码,相当于一张身份证。消费者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平台、热线等可实现质量追溯信息的查询,从而消灭了造假的可能,也维护了消费者知情权,避免了更多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作为婴幼儿营养的重要来源,奶粉质量的安全可靠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而来历不明、质量无保证的奶粉,必然将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拒绝。只有实现了奶粉质量的可追溯,孩子才能长得健康,奶粉才能买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