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难免遇到孩子撒泼发脾气的时候,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失去控制时,做父母的更是尴尬,这个时候怎么应对可以有效解决?咱们先来看看下面这道题。
一天,你带着两岁大的女儿去银行办事。前面的队伍很长,女儿对你说,我想喝水。你告诉她,宝贝,这里没有水,饮水机坏了。可是小宝贝还是不依不饶,眼看着场面就要失控,你会怎么做?
A.忽视她的感受,并坚决地告诉她,回家再喝,这里没有水。
B.低声对女儿说,请你安静一点,不要再大吵大闹。
C.不知所措,无奈地笑一笑,让她自由发挥。
此刻,你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什么答案,或者你是选了B还是C?
科学家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你很渴,是不是?喝一大口肯定很爽。我真希望这里的饮水机没有坏掉,这样妈妈就能让你喝个够了。
这就是共情!
简单来讲,共情也就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与孩子共情,也就是表示我们理解了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有被接纳的感觉,他的情绪就会平稳很多。接着,他就可能接受我们的意见,或者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但也可以有效缓解他的对抗情绪,更快地平息风波。
不仅如此,共情还可以帮助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一个懂得共情的人,常常更受人欢迎,更容易被信赖,更善于社交。
那么,与孩子共情,到底该怎么做呢?
1.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如果孩子的行为无法理解,试试这样想,如果我还是一个孩子,我会怎么想呢?
听一听孩子的解释,用感同身受的方式帮助他把感受表达出来,表示我们理解他。
当然,用嘴巴说效果不够的时候,肢体语言也一样可以共情,往往还可以事半功倍,比如,孩子情绪激烈的时候,不妨紧紧地拥抱他,轻轻拍拍他的后背,也有很好的安抚作用。
2.引导孩子理解他人。
并不是简单表示理解就可以了,通过共情,只是把孩子的内心熨贴了,后续还要引导孩子正确地认知。
这个世界不是围着你转的,在公共场合就要遵守公共场合的规则,不能任着自己的性子来。
再举个小例子。
比如,孩子玩别人的玩具,到时间要还给人家了,妈妈可以试试这样做。
“你想玩?(是。)玩具是姐姐的,我们玩了要还给人家,我们去问问姐姐能不能再玩1遍好吗?”
几分钟以后。
“你还想玩?(是。)妈妈知道你还想玩,你很喜欢它,但是这东西是姐姐的,我们约定了要把东西还给姐姐,不然姐姐会伤心。我们明天再来和姐姐玩好吗?”
或许,解决问题会比我们想象中花上更多时间,但宝宝从小开始就引导的话,闹别扭的情况还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