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家长课堂的学习有一个明确地期待,那就是在填写调查问卷中希望解决的问题:“在家庭中如何协调俩孩子的关系,他们能够和平相处?”一直在课堂中间的现场征询问题提交,我写的都是这个,因为感觉这个是一直困扰着我的难题......

家有俩宝常有“战争” 关键是你没有用对方法

图片来源:@太平洋亲子网

  养俩儿子等于公开养了俩情人,争风吃醋是常态,一言不合就争宠......更何况,是性格迥异的俩儿子:大儿子9岁,文静敏感,坚持原则,爱看书;小儿子4岁,活波好动,热情奔放,喜欢吃。

  在我们家,我和孩子爸爸对孩子们是尊重而且宽容的,基本上没有体罚、打骂,也没有逼着孩子们上各种的培训补习班,我们更多的是朋友关系。但是,我感觉大儿子在跟弟弟的相处模式中,却一直扮演着传统意义上的家长角色,他对弟弟有很多的期望和要求,如果弟弟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或是故意挑衅他的时候,他就会有很多的不满和情绪发泄出来。

  说实话,我觉得家长课堂更适合我们家大儿子去听,但现实没有这个条件,因此给他报名了八月中旬海蓝幸福家的抗挫力训练营(话说其中八项抗挫力的情绪管理是最吸引我给孩子报名的因素啦,因为兄弟俩起冲突的时候,百分之九十都是弟弟若无其事,哥哥气得要命,然后引发争吵和打闹的行为),那我这个正牌的家长就自己先去参加了七月底北京的家长课堂学习。

  我对家长课堂的学习有一个明确地期待,那就是在填写调查问卷中希望解决的问题:“在家庭中如何协调俩孩子的关系,他们能够和平相处?”一直在课堂中间的现场征询问题提交,我写的都是这个,因为感觉这个是一直困扰着我的难题......

  我很期待能从海蓝老师的嘴里听到 “标准”答案,并且希望拿到这把 “尚方宝剑”之后,每次遇到俩孩子之间有争执或打闹的时候,断然大喝一声,宝剑一亮,然后俩娃就像是孙悟空听到紧箍咒一样地束手就擒,乖乖就范......那样多美啊!

  可是各种原因吧,没有听到老师给我问题的“标准”答案,在回来的火车上我还在遗憾,我这趟学习是不是白跑了呢?但是一路上我都在回味,老师疏导几个孩子的个案时对我们的提示,她反复说了几次:你们不要只是看到结果,不是我把这个孩子说得喜欢学习了或者是不再沉迷于游戏了,你们要注意整个引导的过程......

  我感觉也确实是这样:我们每个家庭都千差万别,衍生出来孩子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的,老师书里描述的是我们想要达到的那种理想状态,如果比喻成是河对岸的话,我们要学的就是过河的各种办法,比如会游泳的人可以自己游过去,不会游的话可以划船过去,或者是借助其它工具过去......

  也就是说: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难题,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各种解题的思路和办法,而不是单纯追求那道题的“标准”答案。

  这个感悟也是当我回到家,面对俩孩子之间具体问题的时侯才开始觉醒的,意识到老师在课堂上已经交给了我们不少的解题方法,比如说父母在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就停下来,倾听或者询问孩子的看法,或者具体看看孩子是怎么做的.......因为孩子们往往比家长更有智慧!所以我们娘仨就有了在海蓝幸福家红点电台分享的那次三个人玩扑克牌的故事。

  运用这个解题思路,面对自己家孩子的各种问题,才能灵活地做出选择和判断。红点电台结束后的第二天晚上,俩孩子又照常地在我面前互相告状和指责,我就召集俩娃开个小会。他俩第一次开会很激动呐,搬了凳子围着我坐下,一边一个,很认真地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