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宝宝两岁,喜欢咬人打人是有暴力倾向吗?好担心啊!为什么一个2岁的宝宝会有如此凶狠的行为呢?”
“我儿子三岁了,总喜欢打其它小朋友了,经常无缘无故地抓小朋友一把,踢小朋友一脚。我想问一下,请问我家孩子是不是有暴力倾向啊?”
因为在母婴行业工作,所以常常会收到用户的许多疑问,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以上的“宝宝打人”问题。问来问去,妈妈们的焦虑核心总是“孩子这么小就爱打人,以后会不会成为一个很暴力的人?”(关注微信公众号:朵妈亲子时光 聊聊育儿那些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宝宝打人,并不是ta体内潜藏“暴力因子”
“年纪小小开始打人”,并不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正确来讲,“正是因为年纪小,所以才会用打人来表达。”
3岁前,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尚不成熟,自己的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可能有些困难,当孩子没法和他人确立有效的沟通,便只能用ta熟悉的手脚,嘴巴去表达自己的愿望,来宣泄自己的不满与情感。于是,出现了我们眼中的咬人、打人等“暴力行为”。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松一口气了,宝宝打人的行为原来很正常啊。但这不是该放松的时候,要知道,有些孩子很快摆脱了幼儿时期的“暴力”,有些孩子则渐渐转变为真暴力,成为不折不扣的熊孩子,这关键在于父母有没有正确引导孩子的打人行为,制止幼儿期“打人”在ta以后的人生延续。
情感情绪引导,让孩子不再依恋“打人”行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教宝宝如何正确表达正面情感
朵朵1岁多时,也出现许多莫名其妙打人的行为,我当时就很纳闷,明明她也没有生气,为什么打人呢?后来,发现,她遇到那些喜欢的小伙伴,也这样无缘无故拍打对方,我明白了这是她表达情感的方式。
不过“打是情”的示爱方式不是谁都吃得消的。我觉得父母有必要教宝宝如何正确地表达友好,角色扮演游戏是一个很好的教导方式。我会在家里扮演朵朵的朋友,温柔地抚摸朵朵,跟她展现下如何对小伙伴表示友好。
2.教宝宝如何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不必质疑宝宝为什么一言不合就用“暴力”解决问题,因为除了手脚和嘴巴,他们还不会用其它方式去抒发他们的坏情绪。
家长要教会宝宝如何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抒发自己的情绪。当宝宝生气或愤怒时,不要用责骂去抑制他的坏情绪。我们应该允许孩子出现这些不好的情绪,表达出来。
例如,宝宝不小心把玩具拆坏了在发脾气,你可以把他的情绪陈述出来“宝宝你很不开心,你的玩具坏了”。这样孩子以后学着表达说出自己的情绪。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让孩子不会沉陷在坏情绪中。
前面说到的角色扮演游戏是一个很好的宣泄方式,你可以和宝宝示范应对各种愤怒场合的方式。
停止辱骂,制止宝宝打人并不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外,很多妈妈也会问我,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当场该怎么处理?
我有个暴脾气的朋友,对“孩子打人”这一行为非常深恶痛绝,她二岁半的孩子一打人,就火气蹭上脑袋,开始责骂孩子,气急了甚至以暴制暴。
事实上,辱骂是最不靠谱的处理方式。3岁前,大部分孩子“打人”都不是敌意式攻击,也无法明白他的“打人”行为对别人的伤害。他们只是想表达情绪、守卫或者取得某些东西。父母的责骂只能换来他们的焦虑和无措。
没必要用辱骂把自己和宝宝逼得歇斯底里,解决宝宝的暴力行为,需要一些“和平”的步骤:
1.“暴力行为”,要明确地跟孩子陈述“不”!
当孩子拍打你的脸时,你是否表现出了一副感兴趣的表情?
当孩子打其他孩子时,你跟对方父母的解释是“小孩子不懂事打人很正常”?
如果答案是肯定,那么在孩子就收到了你的错误暗示“打人是可以的”。
如果你想阻止孩子的行为,在孩子打人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坚定地告诉他,“不可以打人,打人会让别人受伤”。
2.帮助孩子平复情绪
这里强调下,在上一个步骤里,请不要发怒,这样会让孩子的情绪失控,无法冷静听你的话。而且,我们还要帮孩子平复情绪。让孩子讲述出他的感受,究竟他有多生气,为什么生气。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会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他的情绪状态,只有了解了他的情绪,你才能帮助他控制情绪。
如果孩子不是出于生气才打人,是因为开心或是想表达爱意,那你可告诉他,这种方法会让别人感到痛和不开心,并教他如何表达这种情绪。
3.让孩子承担打人行为的后果
孩子一打人,许多家长就急匆匆地去教训孩子了。道歉过程,通常只是父母强迫孩子说句对不起。但是,这一粗糙的道歉过程,让孩子就无法意识到“打人”意味着什么。
道歉时,要客观地帮助宝宝分析他的行为导致的后果,如“你打到馨馨的脸,她的脸很痛,就像你的脸撞门一样痛”,除了对不起,最好能让孩子给对方一个拥抱,或者握握手,既培养宝宝的共情能力,也让ta知道打人这个行为是需要负责任的。
朵妈的话
打人行为是宝宝身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表现。而每个宝宝情况不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出现了“打人”行为,而有些宝宝表现得更为激烈一些,所以看起来有些“暴力倾向”。父母不要轻易给宝宝贴上“暴力倾向”的标签,这种过于关注的方式,很可能会强化宝宝的攻击行为。(关注微信公众号:朵妈亲子时光 聊聊育儿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