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跟我抱怨,前天出差回到家,孩子一开始还是要她抱的,过不了一会儿就不要她抱了。本来在外地一周早就归心似箭了,回到家孩子竟变得如此傲娇,内心受到一万点伤害。同时又在怀疑,是不是奶奶把孩子宠溺坏了。

haiziku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

  我接触过孩子的奶奶几次,是个退休老师,思想开明,性格也好,不像是会宠溺孩子的老人家。

  朋友的孩子还小,1岁多一点,自己处于职位上升期,近几个月经常出差,孩子平时主要是奶奶带。她不止一次跟我说过自己现在最想的就是好好拼搏,以后经济自由富足了,孩子就有机会到国外读书。

  心存疑惑,于是我问朋友:“是不是你工作压力大,余威震慑到孩子了?你回家都对孩子做什么了?”

  朋友回:“哪有的事?我早就给自己打过预防针了,工作的情绪压力一定不能带回家。都这么久没见孩子了,一回到家就得做个贤惠的媳妇,温柔的妈妈!一打开门,就看到孩子脸上脏兮兮的,脚丫子也不干净,指甲里面还有橡皮泥……那一刻真心疼坏了!!

  还没来得及喝杯水,就给孩子忙里忙外的,剪指甲、洗头发、洗澡忙个不停,哪里还记得工作的事?给他洗个澡都花了不下10分钟。可这熊孩子,整个过程都在反抗,不配合,哭得稀里哗啦的,最后还不要我抱。在外地时可想死他了,晚上还睡不着,结果回来都不和我亲……”

haiziku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

  脑补一下朋友描述的画面,其实不难想到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掉进这个坑的妈妈也不少,尤其是职场妈妈。出差一周才有机会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亲近的时间本来就少,如果一回到家还没来得及亲近孩子,就将孩子抱到盥洗室洗个干干净净,从头到脚都捯饬一遍。

  听起来是蛮好的一件事情,但是孩子会有什么感受?孩子肯定会非常不解:怎么回事?妈妈回来都不陪我玩?还“抓”我洗澡洗头,最讨厌洗澡洗头了……嘤嘤嘤,眼睛好像进水了,还要洗多久?好想和爸爸爬隧洞,和奶奶玩球球!

hongwa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类妈妈一见到孩子,会迅速识别到孩子身上令自己不满意的点——“太脏了,得洗洗!”“吃的是什么呀?不能吃!”等孩子大一点,一回到家可能就是一通彻底的检查作业——“作业又不做,妈妈给你说,应该这样!”“看电视得控制时间!”……

  3

  不同的人照顾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方式,尤其是当我们交给老人,孩子可能没有你带的那么干净,毕竟老人家精力有限;可能孩子的作业未能在你回来之前就完成,毕竟老人在孩子面前不像自己的父母那么权威。

  我们一回到家,不要立刻启动“自我的妈妈模式”,急于将孩子变成你理想中的“完美小孩”——干干净净,很乖巧,不做妈妈不喜欢的任何事情,捧着一本书在咿咿呀呀地念。

  可这样就怪不得孩子抗拒了!

  在奶奶或家里其他人的照顾下,孩子是放松、快乐的状态,妈妈一回到,孩子就要迅速进入另外一种照顾模式、教养模式。这恐怕心理再强大的孩子都难以瞬间转变。

wanshua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

  高质量的陪伴,首先要接纳对方,不以改变对方为目的。没有人喜欢被改变,无论你的出发点多好,一旦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控制,你的内心就会被他察觉:妈妈不喜欢我现在的样子。

  玩是孩子的天性,脏一点也没有犯错,这是孩子一天下来的状态,如果你立刻要她变成你想要的模样,她首先感受到的不是妈妈的关爱,而是一种压力。

  但并不是让你完全放弃改变孩子、教育孩子,完全放任自由,而是要明白,在陪伴中教育沟通,比在教育中陪伴的效果要好得多。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达到沟通和教育的目的,会比你直接去改变孩子要好得多。

  【朵妈的话】

  下班回到家,不妨先让孩子缓一缓,蹲下来先陪陪孩子,融入孩子的状态当中去。当她和你亲近了,再让孩子转换到你的照顾模式、教养模式当中来,让孩子和自己都先预个热。有交流、有互动的管教模式会更适合我们的孩子。

二维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