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然而,在我们给予教育前所未有的关注的同时,很多父母都生出了一种“恨不成钢”的体会:为什么无论怎么提醒,孩子还是我行我素?为什么孩子总是要做出那些让大人生气的事?为什么对于大人的付出,孩子毫不领情?为什么与孩子沟通会那么难?……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是孩子有问题还是我们大人有问题?

  我想说的是,这个世上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父母。如果父母能够改变自己,为孩子蹲下自己的身子,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奥秘:孩子的世界真的和我们大人的世界不一样。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去一位朋友家做客,这位朋友女儿滑滑板车的时候,滑板车的小轱辘不小心碰到了邻居儿子的脚,邻居儿子立刻痛得大哭大叫起来,邻居赶紧把孩子抱了起来。我的朋友马上过去询问情况,才知道是自己女儿闯的祸,而此时女儿已经跑开了,朋友安抚好受伤的孩子后,立刻就去找女儿了。

  我随后到朋友家,一进门就看到朋友正在让女儿打电话给邻居的孩子道歉,女儿死活不肯,这让朋友很生气。于是,她就自己给邻居打电话道歉,又询问了一下孩子的情况,并表示如果需要去医院的话,就陪他们一起去。邻居说儿子已经不哭了,没什么事。朋友这才放心,之后把电话给女儿让女儿道歉,女儿只说了一声“对不起”便哇哇大哭起来,并且越哭越痛,根本没有停止的迹象。

  这让朋友莫名其妙,不小心碰到了别人,道歉是基本的礼貌,这有什么?为何她会如此伤心呢?难道她有别的事情?可是,怎么问她也不说,只是不停地哭。我告诉朋友要在倾听孩子想法的时候为孩子蹲下,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于是,朋友走到女儿面前,蹲下来把她抱到怀里,她却哭得更厉害了。他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后背,在他的安抚下,女儿渐渐停止了哭泣,无比依赖地依偎在他的怀里。“宝贝,你怎么了?不就让你道个歉吗?你为什么会这么难过?”女儿看着她的父亲,委屈的泪再一次止不住地掉了下来,她哽咽着对他说:“你就总是关心别的孩子,不关心我……呜呜呜……”

  他告诉女儿伤害了别人要道歉,这是起码的尊重和礼貌,女儿说:“我当然要道歉,但看他哭得那么厉害,我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就跑了。我明天一定向他道歉!”

  第二天,朋友女儿主动向受伤的孩子道了歉,两个孩子又开心地玩到一起了。

  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站着和孩子说话,这样会不平等。”孩子的世界与我们大人的心理是不同的,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此才能够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不问缘由就质问甚至打骂孩子,不但不会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还会增加孩子心里的委屈和抵触,会更深地伤害孩子的心灵。

  然而,大多数家长只有在为孩子整理衣服或系鞋带时才会蹲下,在教育孩子时总是习惯居高临下地站着对孩子说:“你怎么能这样!”“知道错了吗?”“做完作业了吗?”殊不知,父母这种质问式的语气只会徒增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不愿意向父母说心里话,甚至会形成亲子关系中的隔阂,使孩子成为自己最亲近的陌生人。

  当然,现实中也有家长反映说:“我在与孩子交流时,也常为孩子蹲下,可却收效甚微啊!”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问他的孩子时,孩子却说:“妈妈蹲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看着她的眼睛,她怕我没在听她的指责。”

  为孩子蹲下的前提是尊重,如果我们抱着谴责孩子的目的,也就完全扭曲了我们蹲下的目的。蹲下来与孩子交流,并不仅是父母与孩子交往姿态的改变,更意味着父母与孩子平等地位的确立。家长要在内心深处,把孩子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他与大人一样对很多事情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与决定权。

  再小的孩子也有被理解、被尊重的内在心理需要,他们渴望被大人们平等对待。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认识到“幼儿正在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他有坚持自己主张的内驱力,并以此证明自己是独立的,他有时不按照成人的嘱咐行事以显示自己的独立性,他正在试探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一个具备自我意识的人”。只有放下父母的高姿态,蹲下身子来跟孩子平等地交流,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爱孩子就要关注细节,就要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当父母能够蹲下身子去和孩子交流时,在眼神与眼神的对接中,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渴望与他交流的想法,会与父母成为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会很愿意把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分享给父母。

  对于父母而言,当你蹲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比站着时更加温和与平静,更愿意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当父母不再急躁严厉,而是耐心听完孩子的述说时,往往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你是这么想的啊!”在平等与温和的交流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与顺畅,相互之间会更加宽容与体谅,父母会更加欣赏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会更加信任爱戴自己的父母,亲子关系自然会越来越好。

  其实,孩子任何的感情与行为都是有原因的,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某些行为发生或情感发作都是正常现象。在看到孩子某些令你不快的行为时,请不要急着去责备他,甚至羞辱他,请你先蹲下身来,去倾听一下孩子真实的想法。当我们了解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就会体会到孩子内心的纯净与善良,自然就会理解并接受他的情感。与此同时,孩子也会在感受到我们信任的同时,积极接受我们的建议,增强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愿我们为人父母者的每一次蹲下,不再是为孩子整衣系带,而是给孩子一个同等的高度,与孩子一起去看世界。当我们能够从孩子的高度与角度来看世界时,我们就会发现很多成人世界里需要修正的地方,就会在洞悉孩子心理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信任,让孩子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与生活中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圆满,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返回目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