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丈夫一起忙生意,女儿才满月,莉就狠下心给她断了奶,托付给外地的母亲照看。几个月后,莉去看女儿。孩子长得胖嘟嘟的,很是健康,而且极少哭闹,谁见了都说乖。可没几天,莉却觉得孩子似乎太“乖”了,一天到晚表情淡漠,反应都好像有些迟钝。她开始担心:这种乖好像跟孩子的年龄不太相符,会不会有什么毛病呢?

“沉默婴儿”会有什么问题呢

“沉默婴儿”会有什么问题呢

  她的担心是正确的。研究人员对这样的婴儿有种专门的称呼,叫做“沉默婴儿”,典型特征就是不善于用表情和啼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饥饿和其他不适,即使饥饿、身体有病,他人也不易察觉,因而可能影响营养摄入和疾病的早期诊断;时间久了,还可能导致体格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低下;长大后往往会表现出离群、孤僻等性格缺陷,易患“孤独症”,难以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

  造成“沉默婴儿”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就是育儿环境不良,尤其是母婴间缺乏交流。

  别以为初生的婴儿不会看,不懂听,无法与之进行情感交流。其实,婴儿出生后不久便具有“对话”能力,但如果不及时发展这种能力,它就会逐渐弱化甚至丧失。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对幼猴进行试验。他把出生不久的幼猴放在有两个假母猴的环境里,一个是钢丝做的,手里拿着奶瓶,叫“钢丝妈妈”;另一个是用毛皮和棉花做的,可以给幼猴温暖,称“绒布妈妈”。幼猴平时总喜欢依偎在柔软、温暖的“绒布妈妈”怀里,只有肚子饿的时候才去找冰冷的“钢丝妈妈”。长期无法与“真”妈妈对话的幼猴长大以后,性格孤僻、呆板,适应能力极差,甚至生产后不会照顾自己的后代。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便便习惯   夏季防小儿肠炎的着手点   急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办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