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叶明的丈夫在女儿三岁时过世了,她发誓要给孩子双倍的爱。在随后的整整十年中,照顾孩子成了叶明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从早晨安排起床、穿衣、吃饭,到收拾书包、准备文具、为学校做贡献等,只要是女儿提出问题,叶明立马就会接手解决,并且乐此不疲。怕孩子难于接受,她从不在孩子面前提起过世的丈夫。就这样呵护着女儿到了初中,叶明发现女儿变得挑三拣四,容易发脾气,母女沟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叶明觉得“我为孩子做了一切,她怎么这样不领情还挑剔我?”女儿觉得妈妈唠唠叨叨,什么事都得由她管,常常提到爸爸就落泪。

难于走出婚姻创伤 愧对孩子

难于走出婚姻创伤 愧对孩子

  专家观点:补偿心理干扰了孩子形成界限

  叶明找到汤兰时,汤兰只问了她两个问题:“你能替代爸爸多少?”“你做的事都是谁的事?”

  是呀,爸爸虽然不在了,但在孩子心中永远有爸爸的位置,回避提起他只会让孩子感觉到缺憾,而没有调动起孩子正面的力量。当我们平静地思念离去的亲人,会让亲人在心中支持着孩子而让孩子接受现实并产生做得更好的信心。

  单亲的父母最要注意的是“你做的事都是谁的事”,这是培养孩子建立自我界限的关键问题。界限是一个人的心理空间,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界限,她就有明显的自主能力,会负责任,会定目标并努力达成。而界限的形成需要父母给予孩子自我选择的空间——孩子选择的效果好,她会有成就感,欣赏自己的能力并产生自信、自爱和自尊;孩子选择的效果不好,她也会积累经验,学会为结果负责,培养正直诚信的品质。

  叶明做的事情,许多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呵护得太紧,结果是剥夺了孩子的空间。没有界限的孩子缺乏自信,怎么可能快乐沟通呢?

  经过半年的调整,叶明的女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就连找家教补课的事都是自己决定,母女俩人都变得很轻松、快乐。——当孩子懂得不再去抱怨时,就不会产生“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慨叹。

单身妈妈的双倍精彩    做一个快乐的单亲妈妈

十万个为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