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发生手足口病流行,以小儿发病为多,对小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手足口病流行的高峰时期——夏季到来之前,认识小儿手足口病的特点,掌握该病防治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小儿手足口病的特点与防治
那么,什么是手足口病呢?所谓的“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部位疱疹为特点的一种传染病。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是该病的罪魁祸首,在国外曾经发生的多次手足口病的流行中,已经查明大都由柯萨奇A16病毒引起,并于1986年在我国被证实。除了柯萨奇A16病毒外,也可由柯萨奇A5、A10及71型病毒引起流行。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病,以4~5岁以下的小儿为主,年长儿及成人虽然也可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者。
本病感染性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咽喉液及唾液中的病毒以飞沫形式感染,病人的疱疹液及粪便中的病毒亦可经手或借助被污染的物品经口感染,成人隐性感染者与小儿密切接触如抱小儿,亲吻小儿等常为不可忽视的传播途径,也可经污染的水源引起较大范围的流行。全年均可发生,多见于3~11月份,而以6~8月份的夏季为流行高峰。
手足口病发生时,病儿常以发热起病,其热度不等,也有不发热者,但以低热者居多约点半数。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厌食等症状。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为主要特征。口腔疱疹见于舌、颊粘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约3mm大小,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皮疹多见于手足远端、手指指间,足跟边缘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见,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丘疹样皮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疹数目少的仅几个,多的几十个。一般病程较轻而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