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颚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据统计其发病率达1.82‰。唇颚裂不仅会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也会使得患者出现进食缓慢,鼻腔有食物溢出;语音不清、鼻音过重;呼吸不畅、容易出现鼻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听力下降;牙齿缺失、畸形以及排列紊乱;还可能造成患者出现情绪情感障碍、躁狂症、抑郁症、社会交往障碍,学校恐惧症等心理疾病。这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得患者和家长长期处于疾病的折磨中。因此,唇颚裂患者不仅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而且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提高其适应环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Krueckeberg研究发现,3-6岁唇颚裂患者与同龄正常儿童在行为问题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多呈现社会退缩及行为抑制。300名7-12岁的患者有30%存在明显的心理压抑。他们宁愿独自玩耍,不愿意与同伴交往。但这些儿童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忧虑。青春期的患者表现出忧郁、自卑和退缩。由此我们可知:年幼的唇颚裂患者没有表现出较为显著的行为和心理问题。随着社会交往增多,年龄大的唇腭裂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由于容貌和语音方面的缺陷,唇腭裂患者在社会交往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在学业、社会交往,乃至家庭生活中遭受到挫折,这对其心理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唇腭裂修复后的心理辅导

唇腭裂修复后的心理辅导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应该注重患者认知和行为方面治疗。治疗者通过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方式改变患者对自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矫正不良认知,教育患者应该采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人生的挑战,从容的面对自己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治疗者可以采取分析性心理治疗辅助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是指治疗者通过帮助患者了解、分析和认识其病态或不健康行文的根源及其性质,从而使得患者领悟并改善自身症状的一种较为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其步骤如下:一、心理活动的探讨。治疗者详细的询问患者的个人史,广泛了解其家庭背景、亲子关系,幼时心理发展历程及此后的生活遭遇和经验。可以采用“玩具游戏”、“编讲故事”以及“叙说三样希望”等方式来促使儿童表达自己潜意识的观点。二、指导解释。治疗者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之后,适时并恰当的给与指导说明。在说明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迂回、间接或暗示的方式,让患者自行顿悟。通过探讨儿童的心理结构,分析患者情绪上的创伤或症结,发现和认识患者心理困扰的根源,从而帮助患者抚平心理创伤,积极的面对自己的人生。

  同时,父母要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不要让自己的失望、内疚、沮丧、痛苦的情绪对唇腭裂患者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只有家庭接受了儿童的疾病,并帮助儿童积极的面对疾病的困扰,儿童才有可能笑面人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进入太平洋特聘专家徐勇博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