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赵薇、佟大为主演的电视剧《虎妈猫爸》热播,剧中聚焦“幼升小择校”、“兴趣班”、“学区房”等社会热点,以鲜活、生动的细节展现各个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理念的差异,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这部剧无疑戳痛了当下中国式家长乃至教育的痛点。不少家长看了这部剧之后感叹:“养个孩子真不容易!”想必各位未曾思考过此类问题的父母,会感到未知的恐惧。但是,育儿专家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特质和情况具体分析,切勿盲目跟风,适合孩子的方式方法,才是最好的选择。

1

  兴趣班?上名校?——符合孩子兴趣是关键

  古有“孟母三迁”,讲述的是孟子母亲为了教育孟子和为其更好成长而三次选择居住环境的故事。就像剧中“虎妈”赵薇为了女儿上重点小学,即使借外债降低生活质量也要购买学区房把女儿送入名校。另外,还为女儿制订了一个文化、体育、艺术全面发展的学习计划,报了很多兴趣班……专家提醒各位家长,很多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自己是否适合进某个兴趣班并不知晓,报名参加兴趣班完全是家长一手包办。如果孩子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兴趣,反而会适得其反,可能还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学习。

  家长们首先要改变对特长教育的认识,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孩子。为孩子报素质类、兴趣类的培训班,不仅要看孩子的兴趣,还要看年龄和心理特点,切勿拔苗助长。其次,孩子的精力有限,特长教育仅是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上名校”“上重点”是很多中国家长眼中所谓的教育成功的例子,这也是众多家长将他们的教育理念奉为经典和示范的重要原因。但是各位家长切记,进名校并不等同于成功,拥有一技之长方为上选。

  追名牌?崇攀比?——消费观念培养最重要

  现在,年轻父母崇尚“名牌”和“高品质”育儿,对宝贝都是万般宠爱,奶粉喝最好的洋奶粉、纸尿裤用最贵的,给宝宝买衣服大部分也都买名牌,认为“名牌的东西品质有保证,贵点也好”“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但是,事实上婴儿用品并非越贵越好,名牌之所以贵,有很大程度上包括了设计费、广告费、包装费等等。而对于小宝宝,更应该看重的是服装的面料柔软,穿着舒适,以纯棉为宜。而颜色鲜艳,反而有更多的染料,并不一定安全,过多累赘的设计也不适合宝宝。所以不一定价格相对低的产品,质量就一定不好。

  一些父母为了迎接孩子的出生还专门买了私家车,不想让孩子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此外,像花钱取名字、参加婴儿游泳班、拍宝宝写真等等也是时下一些年轻父母所认为必备的。究其原因,也是因为现在进入育龄期的父母一般都为独生子女,由于小时候养成了衣食无忧的习惯,所以在自己养育孩子时也不惜“一掷千金”。需要强调的是,做家长的要让宝宝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有求必应的后果往往会导致孩子的理所当然,要正确的引导孩子理性消费,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进口好?国产好?——营养补充因体制宜方为上策

  宝宝生下来就是独二代、掌上明珠,在喂养方面父母都舍得下血本,坚信“最贵的”就是“最好的”,更有些家长认为欧美的就是最先进的,往往海淘进口食品、药品。比如,在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时候,有些爸妈们也会盲目跟风西方的育儿理念——不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只补充维生素D。从而到网上选择海外代购的维生素D滴剂给宝宝补充,儿保专家提醒,盲目跟风西方是非常错误的。

  各国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补充类产品,不管是药物还是保健食品,各国制定的标准都是不同的,主要是由于不同国家人群整体营养水平差别较大,对于维生素AD补充问题来说,由于饮食习惯和种族差异,中西方孩子在体质特征、机体发育和营养状况方面都有较大差异。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婴幼儿维生素A摄入不足是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大规模营养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普遍缺乏维生素A,0-6岁儿童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发生率高达50%以上,尤其是0-6个月的小婴儿更高达80%。维生素A对于孩子视觉发育、智力发育、骨骼生长、免疫力提升、预防贫血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医学权威机构推荐,中国婴幼儿在常规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应同时补充维生素A,以降低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造成的健康问题。

  我国《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的防治方案》中明确指出:对于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进行补充干预,推荐每日口服维生素A1500-2000IU,即医学工作者推荐的补充方法:每天补充1粒伊可新,坚持到3岁以上。AD同补,营养更加均衡,在宝宝骨骼发育和免疫功能发育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让宝宝更健康,营养吸收更加全面。

  因此,不管是教育问题,还是喂养问题,适合孩子的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