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儿童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活动,是儿童世界思维和想象的反应,具有非真实性、内在动机、过程导向、自由选择和积极情绪等特征。而儿童文学则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但要求主题明确,形象鲜明,语言浅显,情节生动,想象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俗易懂,喜闻乐见。主要具有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童趣等特征。

如何看待儿童文学作品

如何看待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是孩子的“游戏”

  一、从游戏基本特征看儿童文学作品

  游戏是儿童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活动,是儿童世界思维和想象的反应,具有非真实性、内在动机、过程导向、自由选择和积极情绪等特征。而儿童文学则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但要求主题明确,形象鲜明,语言浅显,情节生动,想象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俗易懂,喜闻乐见。主要具有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童趣等特征。以下将就游戏与儿童文学作品关联密切的特征进行分析。

  (一)非真实性:游戏事件与日常生活经历有联系也有区别,是根据游戏框架和儿童世界界定的。在儿童世界中,内在现实超越了外在现实,物体的“创新意义”取代了通常意义。游戏行为也很少有约束和限制,想象世界中规则和规范是由儿童决定并实施的。而很大部分的儿童文学作品从取材、内容到撰写的方式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想象成分,是儿童真实世界的非真实再现,儿童由此可以逃离此时此地的限制去经历各种新的可能性。

  (二)自由选择:自由选择是儿童游戏的一个重要因素。游戏活动中,儿童使用的材料、活动的内容、进行的过程都是自由选择的,不存在强迫和被动的成分。而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景等虽然不是儿童现时的自由选择,但其展现的文学世界中主人公的自主性仍然是很大的。而目前许多玩具和软件开发商则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与科技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可自主编创的软件,使得儿童在与文学作品的互动中的自由选择性更大。

  (三)积极情感:游戏通常充满着“愉悦及欢乐”。即使有时游戏也会伴随着忧虑、不安或些许恐惧,但这种恐惧似乎也具有快乐的本质。而儿童文学作品也是如此。愉悦的积极情感是文学作品吸引儿童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常会使儿童感到趣味盎然;而即使在成人眼中认为是“残酷”的童话结局,对儿童而言也有一种宣泄的快感。

  由此可见,儿童游戏与儿童文学作品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之处。儿童文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游戏特征,甚至可以说,儿童文学作品是从儿童的游戏和生活中提炼而来的。以下将就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游戏世界描述进行举例阐述。

>>进入太平洋亲子网特聘专家李琳博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