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要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生来各异。有些孩子可能对音乐敏感,而有些孩子对语言敏感;有些孩子的记忆能力比较好,而有些孩子的观察能力比较强。每个孩子在不同的领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大文豪钱钟书和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如果我们试图把钱钟书培养成一个物理学家,或者把爱因斯坦培养成文学家,我们会发现这些努力最终是要失败的。因此,所谓的因材施教,也就是顺应个体的优势领域进行发展,同时尽可能提升孩子的劣势区域。

  很自然地,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包括他的优势领域与劣势领域。把孩子在各个领域(包括在不同的维度上的能力分布,例如上述我们说的音乐和语言是一个维度,而记忆力和观察力则是另一维度)上的能力综合起来,就得到了孩子的能力结构状态。孩子的能力结构状态往往和我们的直觉判断会有比较大的差异。而且某些关键能力,例如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平时我们难以察觉,因此往往容易发生误判。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已经在用心观察孩子的天赋领域。他们一旦发现孩子在某一领域的特长,便在此不惜重金。但他们往往容易忽略一个简单的常识:孩子有强势领域,也有弱势领域。一味强调强势领域的“扬长”,而忽略对弱势领域的“补短”,其实对孩子的将来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说,家长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实施因材施教,不但要努力发展孩子的优点,还要直面孩子的弱点。这样的早期教育,也许从表面看没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却是最理性的选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