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家庭隔代教养面面观 -上
一、 前言
在传统社会中,父母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第一个学习的对象,孩子的语言、行为模式大多来自父母亲的熏陶。家庭随着社会快速变迁,家庭功能、家庭内的角色结构及互动关系的转变,促使双薪家庭、单亲家庭或失怙家庭日益增加,父母亲便将子女托给自己的父母或公婆来教养,于是上了年纪的阿公、阿妈,便成了许多孩子童年时期主要的照顾者,取代了本应由父母担任的教育角色;父母亲最初的社会化功能已逐渐被祖父母、保姆或外佣所取代,如此一来,父母亲不但感受不到宝贝“长第一颗牙”、“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和“发出第一声的童言童语”的喜悦,也因为亲子相处时间不多,失去与孩子交心的机会。
现在台湾社会,隔代教养是普遍现象,前不久由吴念真所执导的纪录片“阿祖的儿子”,年幼的阿宏和年迈的阿祖,道尽弱势家庭的无奈与血泪,剧情悲怜引起社会大众再次重视隔代教养的困境。
根据国内外的调查均显示:隔代教养家庭有逐年增加的情形,且隔代教养的孩子在家庭以及学校方面都将面临心理、生理及经济上重大的困难。隔代教养家庭虽然解决了子女照顾的问题,但仍有不少问题却因而产生。例如对祖父母而言,其体力和财力均是极大挑战。年长的祖父母不再能享有含饴弄孙之乐,取而代之的却是必须拖着年迈与日益衰老的身躯,来照顾正要成长、发展的孙儿们。另外对孩子而言,也将造成适应等等的问题。
二、 隔代教养家庭的意义
隔代教养的意义根据隔代教养的现象,可以分成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定义。广义的隔代教养包括祖父母辈,甚至是隔代的其它亲友于任何适当时机,对孙子女的教养与照顾。狭义的隔代教养,则是指祖父母负担孙子女大部分的教养与照顾责任的情形,孙子女的父母只有在周末与孩子接触,甚至完全放弃对孩子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