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怎样培养“男子汉”

  我们周围的美国朋友,凡是有孩子的家庭,几乎家家在星期六、星期日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我们家的好朋友阿莱希欧博士有4个孩子。她的几个孩子都是从3岁开始就参加体操训练。那么小的年龄,当然也学不到什么,无非是学学翻个筋斗,举举手,弯弯腰什么的。有时干脆就让孩子在大蹦床上一个劲儿地跳。但阿莱希欧博士从没让孩子缺席过。

  阿莱希欧博士又带着孩子去学溜冰。看三四岁的孩子学溜冰很有意思。一开始孩子在冰面上根本就站不稳,教练就给每人一个塑料墩子,让孩子扶着在冰上走。一个季节训练下来,大多数孩子都学会滑冰了。

  当孩子长到四五岁时,足球训练又开始了。在这个年龄段,在不同的季节,还有垒球、游泳、篮球。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一个运动季节,每个孩子都一定参加一项,或两项运动。

  去年,阿莱希欧博士最大的孩子10岁,最小的3岁。为了带孩子参加训练和比赛,她和丈夫古瑞克忙得一塌糊涂。几乎每个星期六、星期日都是在各种运动场上度过的。即使这么忙,她和丈夫还自告奋勇担任了大女儿垒球队的教练,小女儿和小儿子的足球队教练,大儿子篮球队的教练……

  大多数美国人的家庭,重视孩子的体育爱好和发展,并不以培养运动明星为目的。我曾同阿莱希欧博士探讨这个问题。

  我问她:“你认为你的孩子中会出现一两个运动明星吗?”

  她是生理运动学博士,对此道很有研究。她的回答很简单:“根据他们的身体条件,根本不可能!但孩子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对他们的性格、身体、智力、协调能力、自尊心,等等,都有好处,受益终身。”

  阿莱希欧博士和丈夫古瑞克对孩子的体育运动的培育,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的价值取向心态:人们以强健为美,崇尚强健的体魄。这种价值观念应该说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就是以强健为最高境界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继承和发扬了这个观点。美国作为一个现代经济发达国家,从社会心理的层面上来说,也全面接受了这种观点。

  由于对“强健之风”的推崇,使体育运动在美国现代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看一看美国青少年社会对“酷”的理解,即可见一斑。

  在美国的学校里,学习成绩再好,如果在体育上没有任何特长的话,那你只能列入NERD---“神经类的书虫”的行列。

  美国男子,常常引以为自豪的是他们身上、手臂上一块块隆起的肌肉。美国的女孩对身体强健的追求也不亚于男孩。不同的是,她们喜欢的是修长的四肢,丰满的胸脯,以及不亚于男孩的力量、速度、灵活。身体的强健,带来了自信和自尊。

  中国孩子“玩”的时间越来越少

  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我注意到现代中国社会中的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是现代的“生命在于运动”的生活方式注入中国的成人社会和老人社会。“运动”成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在另一方面,却是传统的“文弱之风”盛行于中国的青少年生活。“体育”是副科,是最不被重视的一个学科。

  有人曾做过调查,发现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除了体育课,在校中小学生花在锻炼上的时间平均每天不到半个小时。

德国的“善良教育”  孩子吃了亏该怎么教育他?  不理不睬:一种教育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