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有向善、向乐心理,趋利避害是人的心理常态。因此,培养好习惯,我们要让孩子体验到坏习惯的丑陋,不能容忍。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倡导的“勤学、切磋、眼学”,就是说的学习要勤于观察,亲身体验。
先来对比体验式学习和传授式学习。教育专家刘京海认为,从国际教育比较来看,西方的教育以美国为代表,主要是体验式学习;东方的教育以中国为代表,主要是传授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尝试、探索,容易形成能力,但不容易形成知识。传授式学习是灌输、记忆,容易形成知识,不容易形成能力。所以,中国的孩子会考试,但创造能力不太强,美国的孩子创造能力比较强,但不大会考试。目前,最好的教育是把二者结合起来。中国学生需要多一些体验。
正如荀子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我再举一个例子:中日儿童餐桌教育之比较。
日本的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现让我感动。日本的学生有一个习惯,吃饭前集体“感恩”,表达一种对接受美好食物的谢意。
中国孩子吃饭前啥也不说,在餐桌上挑食、剩饭。日本孩子说了之后就吃,不能剩饭,而且吃饭前人人要劳动,连两三岁的孩子也要帮忙。集体就餐时,吃完饭,日本孩子会向厨师鞠躬:辛苦啦!
中国的孩子则没有养成这些习惯。孩子到饭堂吃饭,拿着勺子敲盆“砰砰砰”:“还不开饭!饿死了!”更是很少听说中国孩子给厨师鞠躬的。
我们的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现值得深思,我们有没有把习惯的养成和孩子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呢?
当然,教育在于引导。在习惯的培养当中,要有些快乐的事情,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教育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实践出真知。洛克就强调儿童学习中的两个习惯:热爱求知和实地观察、亲身体验。
那么怎么做呢?我认为有很多种方式,特别是要创造多样的让孩子体验的活动方式。
我们教育孩子,千万别这样说:“我跟你说了一百遍了,你还记不住!”你越这样说,他就越是记不住,甚至听不懂你的话,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对我说:孩子懂道理,经常不是听会的,而是看会的。所以,我们要创造各种方式,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