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婴幼儿食物过敏现象明显增多。据国内一项跨越10年的权威调查发现,2岁以下婴幼儿的食物过敏发病比率相比十年前翻了一番。有关专家指出,环境因素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是重要原因,例如食品多样化尤其是人工食品增加、过敏体质的婴儿增加(与母亲孕期致敏相关)、预防接种增多等都可能与此有关。

  从理论上说,只要是含有蛋白质的食物,都有可能造成过敏。婴幼儿由于肠胃道黏膜的保护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外来蛋白成分极易通过肠道进入体内,同时由于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受激发而发生食物过敏。因此,婴幼儿时期特别是一周岁以内的宝宝,最容易发生食物过敏。

  象牛奶及其制品、柑橘类水果、鱼和贝类、鸡蛋、坚果、花生、黄豆等含蛋白食品比较容易引起宝宝食物过敏,在给宝宝添加类似食品时要比较谨慎,一般每次添加量要少,品种以单项为宜,观察无过敏反应时再多喂或加入新的种类。

  尽管婴幼儿食物过敏一般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失,但大多数过敏发生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而影响生长发育,严重的可能还会危及生命。另外,食物过敏如果未能及时干预还可能启动所谓的“过敏进程”,即食物过敏宝宝成长过程中可能易发一系列过敏性疾病如变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以及哮喘等。因此,如遇宝宝出现食物过敏应当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如果观察到宝宝出现腹泻、腹胀、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或是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干燥等皮肤症状,或是流涕、喷嚏、鼻塞、气喘等呼吸症状,以及焦虑、夜啼、头痛、易怒等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宝宝可能出现了食物过敏现象,家长应带宝宝及时就诊并采取适当措施。

  对于食物过敏的宝宝,除了必要的对症药物治疗外,还必须停止食用可疑过敏食物,并用营养全面的无敏配方替代,以保证去除宝宝过敏的病因并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支持。

  婴幼儿食物过敏尤其是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其诊断又存在着复杂性,使快速确诊存在一定困难,同时治疗理念上又存在差异。最近国内儿科专家们共同推出了“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与治疗给出规范性的指导建议。

  专家们在建议中将游离氨基酸婴儿配方(如康敏金Comidagen、雅培Elecare等)列为回避可疑致敏饮食的优先推荐替代配方,而其他动物奶配方以及大豆蛋白配方均不推荐作为替代配方,同时专家们还认为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用于预防牛奶过敏没有优势,并认为婴儿配方添加益生元不能预防食物过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