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火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发收视热潮,但节目中不少环节争议颇多,尤其各种亲子比赛环节。抢房子比赛里爸爸和可爱的宝宝们为了费劲各种解数,逗得电视机前的观众哈哈大笑,可是老让孩子“争第一”真的好吗?
理解孩子的“输不起”
其实,不少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孩子的“输不起”是正常的。希望获得认可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什么事情,孩孩子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别人强。
只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年龄小,各方面都不成熟。对于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是很了解,所以一旦在集体活动或者众人面前暂不如人,或者落后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伤心、不高兴、甚至不满的情绪,也就是俗称的“输不起”。
但是,“输不起”也有不同。有的孩子面对挫折、失败,表现出的是对困难的是回避,逃避。比如,老师认为丫丫画画不如同班的玲玲同学。听到这样评价,丫丫干脆就再不画了,从此退出学习;另外一些性格略急躁的孩子,在游戏或者比赛中输了容易大哭大闹,大发脾气,以示渲泄。在幼儿园,我们可以经常遇到因为抢不到老师分配的任务或者没机会发言而委屈哭泣的孩子。
不以成败论英雄 家长要“输得起”
为什么有的孩子一遇到困难就容易起失去信心,选择逃避或者放弃的态度?家长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言行,挫伤了孩子的信心和积极性。
要知道,孩子的所谓挫折感、无力感大多是由后天学习得来的。当孩子做得不好时,家长总会有这样的责骂:“你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恐怕不是读书的材料!”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用这些想法去评价自己。因此,当面对困难或失败时,便由于失去自信心而采用放弃和逃避的态度。
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引导“输不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态,不以成败论英雄,正确看待孩子的失败。当孩子在学习和游戏中受挫时,家长应该教育他克服沮丧和悲观的思想,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建立积极的心态对待暂时的受挫。
拥有豁达的心胸是“输得起”的关键
都说3岁看老,所以孩子越小,家长越要尽可能地协助孩子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失败在生活中又是不可避免,让孩子将之视为另一种情感体验,在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要积极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积极面对挫折。
比如,当丫丫在绘画课上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丫丫的家长就可以善意地告诉他,“我们不可能每次将事情都做得最好,上一次的唱歌比赛,老师就表扬你很棒,虽然这次画画比赛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只要我们努力,一定也能做到最好。”家长这样说,既告诉了丫丫失败和受挫是他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要遇到的事情,同时也鼓励她积极面对。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做他永远的后盾
孩子也会有不良情绪。孩子的不良情绪是由外部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态度和情感体验。当孩子的需要、愿望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高兴、快乐、激动等积极的情绪;相反就会产生忧愁、失望、愤怒等消极情绪。积极情绪能提高孩子的信心和活动能力;消极情绪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父母应该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闷闷不乐时,无论自己多忙,都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表达心情。
培养孩子正面的乐观感和自信
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孩子心境乐观,也就更乐意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不会“输不起”了。
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不少研究发现,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也就是说,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开朗自信的家庭出身的孩子,肯定容易感受正面的乐观情绪,更容易走出“输”的负面情绪。
引导孩子摆脱困境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注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编后语:
孩子是承载着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有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幸福,能快乐成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氛围、家长的言行、教育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里,到处都充斥着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的报道,家长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心浮气躁,不过再怎么样,不要忘记我们养育孩子的本心,孩子的健康与幸福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基准之下,那些父母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对孩子应少一些责怪,多一些理解、欣赏和支持,如果家庭中经常充满欢声笑语和健康、美好的情趣,孩子生活在其中,身心就能健康成长,就能让孩子拥有受益终生的乐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