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分数而教,是应试教育;只为分数而学,有可能以有损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代价。我希望在考试这一特殊的过程里,能在孩子身上沉淀下一种心理品质——面对压力,应对自如,在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下,努力把事情做好。

  “真没见过你这样的家长!临考试了还带孩子出去玩?”老师跟我急了。

  还有八天就要期末考试了,我竟然替夏杨向老师请假一周,要带他去广东玩一趟。

  老师不急才怪呢!

  我能理解老师的心。但我在向老师表示歉意的同时,和丈夫一起,还是坚持带夏杨去领略那片他不曾见识过的南国风光,因为对他来说,那又是一个全新、未知的世界。

  一周后,夏杨回来参加考试,拿回了双百。

  这是夏杨上小学二年级的事。

  初中、高中时,孩子们已经被一次又一次的考试逼得神经发紧,而夏杨经常在考试的前夕,还悠然地听着音乐,或上网,或鼓捣他的那些小物件……

  不是他特别聪明,而是他觉得考试“就那么回事儿”!

  不是他不重视考试,他说:“会考试也是一种能力和素质。”

  虽然目前强大的应试压力也许会给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在还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来代替考试这种人才选拔方式的前提下,我们只能教会我们的孩子从容面对。

  真正的素质教育,既是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道德、体格、心理的塑造过程,同时还应该包括让孩子有很好的应试心态。

  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学生能够免于考试。而且,不仅在学校生活中,在人的工作中、终身学习进修中,考试也是一种适应某种标准的办法。而考试的目的不应该是让孩子围着分数转,以牺牲娱乐、兴趣、交友、体育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事情为代价,否则即使考了高分,也得不偿失。

  在一次关于孩子教育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家长问我:“我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挺好的,可就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行。怎么想办法让他的考试名次再上一上?”

  我知道,很多父母都很关注孩子的成绩。而我更多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考试的结果。一个平时学习不错的孩子,到了考试应该会有好的成绩。否则,要么他平时的所谓“不错”是虚假的信息,要么就是应考心态不对。是不是父母或他自己过于关注他的分数和名次,使他的心理负担太大?

  有的朋友曾经问我:“你没给夏杨请过一次家教,也没给他报过任何的辅导班,他的学习成绩为什么那么好?”

  这其实是一种结果,因为夏杨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他较高质量地上好每节课,做好每次作业,并且通过更广义的学习促进课内学习。这个过程使成绩好成为一种自然的结果。

  我们中国的教育,基础扎实、牢固,这是一个人理解、创造的基础。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人,也需要累积大量的知识,使之成为创造的原材料。但人不是机器,不能只靠死记硬背,知识是背不完的。好的教育,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只是“授人以鱼”。

  一个好的学生,应该平时爱想爱琢磨,边听边积累,在理解思考中消化课本知识,同时不会因此放弃自己的兴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