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某10岁女童,在电梯内反复暴打同楼1岁男孩,并将其从25楼残忍抛出的新闻,纷纷占据了各大媒体头条。这个女孩为何会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心理学家解释道:因为这个女孩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行为。
图片素材来源于华盖
什么是儿童攻击性行为
所谓儿童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
儿童的攻击行为通常会有打人、抢夺、骂人、推人、踢人、咬人、惹是生非、戏弄、恐吓、欺负其他儿童、强占或抢夺别的儿童的物品等行为,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直接伤人行为。一般是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在三至六岁会出现第一个高峰,十至十一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案件中的女童,正处于第二个高峰期年龄段,她不仅电梯内反复暴打同楼1岁男孩,还把1岁男童扔下了电梯。都是她本身攻击性行为的重要表现。
儿童攻击行为危害极大,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发现:70%的少年暴力罪犯在儿童期就被认定是有攻击行为。从小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家庭、学校、社会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忽略了给予科学的矫治,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攻击性行为直接妨碍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攻击性行为延续到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和社会交往困难。
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有:遗传、心理、教育、模仿等因素导致。科学研究发现,这些儿童可能存在着某种微小基因缺陷,在后天的环境中将会表现攻击行为。当儿童有情绪问题和行为障碍的时候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