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播出之后,各种社会舆论围绕孩子们展开,对年幼的星宝们的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一起来看看面对社会的众多舆论,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吧。
《爸爸去哪儿》热播恐舆论影响孩子成长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爸爸去哪儿》首播之时便在微博、微信圈与公众论坛三大社交平台引发数据爆炸,各种热搜及话题指数均持续破表,如当年的《超女》般上升成一种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现象。
可是,随着《爸爸去哪儿》的持续热播,全民范围的传播与网络发言的无责任却让《爸爸》的舆论环境开始失控,部分网友对小朋友正常的玩闹进行过度解读,用成人的价值伦理进行“正义”的预判—于是“王诗龄心机论”“Kimi娇气说”“张亮父子虚假论”等声音平地而起,有网友甚至揣着“三岁看八十”的论调,从四岁的Angela“喜欢坐在地上哭”这一细节为其贴上“任性妄为”的标签—这与节目组的价值初衷相背离,亦是对小朋友的不公。除了粉丝的“捧”与“踩”,在媒体罔顾职业伦理的推波助澜下,各种孩子周边的八卦YY也在蔓延滋长。面临此类情况,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成了重要问题,这就需要电视观众、孩子家长以及节目组的共同努力了。
娱乐节目不可太过当真
五位可爱的宝宝给观众们带来了不少欢乐时光,如此可爱的孩子也惹得广大网友热烈追捧,各种粉丝团体日渐活跃,但是与此同时问题悄然产生。
不冷静的爱引纷争不断
各位星爸与宝宝在受粉丝热捧的同时均受过不同程度的质疑与攻击,招来了“早熟、爱秀”等非议,各种关于小朋友的“配对”和“loveline”更经由粉丝意淫和媒体热炒,逐渐从善意的调侃变味为贴在孩子身上的标签,如“佳偶天橙”(“天”指天天,“橙”指Cindy田雨橙)、“石全诗美”(“石”指石头,“诗”指王诗龄),粉丝之间更经常为此而掐架。对此成年人固有自己的解决办法,但小孩子要面对一个个以自己命名的“粉丝团”与陌生人莫名的指指点点,情况就令人分外忧心。
请不要用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天真的世界
电视节目给我们展现的只不过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请不要用自己片面的认识去给一个孩子过早的定下标签,这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他们未来的道路还很长,请不要将他们成长的空间全部堵死。下了节目,他们在生活中,只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小孩子。孩子的世界是成人早已忘记的单纯与简单,他们之间的亲密行为也只是孩子间友好的表示,不要将这种友好与成人的爱情混淆。广大观众,请理智对待这些孩子们,不要因为错误的喜爱,对他们造成伤害。
正确的引导孩子至关重要
参与《爸爸去哪儿》录制的几位爸爸都分别在不同场合表示自己让孩子出镜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多跟孩子相处”,但节目大热后带来的附加效应却令他们始料未及,粉丝的疯狂追捧也成了父母们甜蜜的负担。
星宝的生活难平静
随着《爸爸去哪儿》的热播,不仅几位星爸备受媒体观众,奋斗史恋爱史爆料不断,连几位涉世未深的宝宝都笼罩了明星的光环,小小的年纪甚至还不懂得“明星”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各种代言已经蜂拥而至,在社会各界的过多关注下,孩子们很难自然的发展,这就需要父母的悉心引导。
聪明的父母懂得保护孩子
很多找kimi的代言都被林志颖拒绝了,这是一位很聪明的老爸,知道过早的接触商业圈与名利圈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塑造。几位宝宝都还年幼,还处于性格的形成期,在这个阶段外界的言论很容易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星爸星妈们不要给宝宝灌输明星的思想,也不要将那些负面或者正面的言论展现给宝宝,回归上节目的初中,只把这次经历当做对宝宝成长的历练,教导他们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要用感恩的心里去对待每一个喜欢自己的人,不要让孩子们有了不该有的虚荣心,努力让下了节目的宝宝们回归正常的生活。
不要让孩子卷入成人的游戏
所有看过《爸爸去哪儿》的观众朋友,无不感慨电视剧组的神剪辑,父子两的亲密对话,孩子们的萌囧样子,爸爸们出糗的瞬间都被巧妙的捕捉。
关注神剪辑背后的真相
但是这种神剪辑最后,也衍生了不少的争议,捕捉孩子们之间的两小无猜镜头,在不少粉丝眼中已经成为给他们定“娃娃亲”的铁证,而一些冲突镜头的展现,如网络流传的“王诗龄打哭Kimi的未播出片段”也让孩子深陷舆论泥沼。过多的用成人的视角来解读及剪辑孩子的内容,使得原本美好的孩子的情感,变成了大人们的游戏。
节目组为孩子多一些责任
节目组的存在都是要为了收视率而奋斗的,对电视来说现在依然是个既有珍珠又有贝壳的年代,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节目都能秉持操守,但儿童世界是个太特殊的世界,和别的世界是不一样的,需要别的世界去爱护他,这就需要节目组不要以收视率为前提去做亲子节目,需要节目组多还孩子们一些天真活泼,少一些世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