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原标题:从肉毒杆菌危机透视食品安全监管

  8月2日,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向新西兰政府通报称,其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粉中检出肉毒杆菌,受污染产品总量达40吨左右。

  恒天然集团是新西兰乳业巨头,也是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数据显示,我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国内80%的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

  消息一出,引起了轩然大波,无数父母在为自己的孩子担忧。那么,肉毒杆菌是什么?危害性究竟有多大?新西兰等奶粉生产国又有怎样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岁以下婴幼儿是肉毒杆菌主要危害人群

  北京营养师俱乐部理事长王旭峰介绍,肉毒杆菌又叫肉毒梭菌,为革兰氏厌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江河湖海的淤泥、霉干草、尘埃和动物粪便中。肉毒杆菌本身没有毒性,但它是厌氧菌,在缺氧的状况下就会产生毒素,即肉毒毒素。

  对成人和1岁以上的儿童,肉毒杆菌不会造成伤害。但对1岁以下的婴幼儿则是有危害的,因为他们的肠道菌群还不够强大,不能对肉毒杆菌产生强有力的对抗。另外,肠道本身就是一个缺氧的环境,所以就会给肉毒杆菌提供一个产生肉毒毒素的有利环境,从而引起中毒。

  肉毒毒素是不耐热的,一般100℃加热10分钟或者75℃-85℃加热30分钟就可以杀灭。液态奶、运动饮料、正规生产的罐头在生产过程中均经过高温消毒,所以这些产品是没有问题的。而婴儿奶粉需要用温水冲调,不足以破坏肉毒毒素。

  不过,截至目前,还没有接到由于肉毒杆菌污染奶粉对儿童身体造成伤害的报道。王旭峰认为,这存在着一个量的问题。此次事件中被污染的是浓缩乳清蛋白,它是制造一些饮料、婴幼儿奶粉的原料之一,当这些被污染的浓缩乳清蛋白被分批次制作成各种成品后,其中肉毒杆菌的浓度就会被大大稀释,风险也有所下降。

  肉毒杆菌感染概率低,不是常规检测项目

  此次恒天然自检发现问题,让质量事件公之于众。据悉,今年3月,恒天然自己监测发现原料中梭菌属微生物指标呈阳性。至7月31日,经过进一步检测,发现一个样本中存在肉毒杆菌。

  奶业研究员宋亮指出,目前在乳品主要生产国家肉毒杆菌是不被检测的。换句话说,只要恒天然不自己通报,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由于肉毒杆菌不是常规检测项目,所以不能认为其他国家的产品中就不存在此类问题。

  奶业专家王丁棉介绍,肉毒杆菌不是常规检测项目,首先因为感染的机会很少。王丁棉称自己进入这个行业将近二十年了,肉毒杆菌感染奶粉还是第一次碰到。第二、对肉毒杆菌的检测要做病毒分析,病毒排查要花很长时间,按照现有的设备要七八天。基于这两个原因,就没有将肉毒杆菌纳进必检项目。按照惯例,只有某个项目发生的概率很高,才会列入必检项目。

  行业规则和法规制度使恒天然主动自爆家丑

  据悉,目前,企业自检信息是否需要上报监管部门,我国无明确规定。而在新西兰,第三方独立机构和企业如果不及时将检测信息如实上报监管当局,可能会被吊销执照,受到严重处罚。

  奶业专家王丁棉介绍,这主要是处理危机的观念不同。以此次自爆家丑的恒天然为例,它会意识到,这个事情现在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果自己不去处理,可能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危害更大。根源在于国外犯罪成本比较高,他们有一个制度,游戏规则定下了,大家都要去遵守。每个行业也都有一个自己的规则,大家都是按章出牌,按规则去运行。其中一个重要准则就是,出现产品事故以后,必须立即公布。如果不上报,就会引起整个社会的追究,付出的代价会比现在的损失大好几倍,倾家荡产甚至坐牢,并会被取消生产资格,没收经营许可证。也就是说,国外有行业规则和当地政府的法规制度两套体系叠加惩罚。所以,恒天然的老总出来道歉,对有问题的产品进行召回,实际上都是为了避免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

  安全追溯体系最大限度保证问题产品有效追回

  国家质检总局在恒天然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要求进口企业迅速对涉及的问题产品进行追溯、召回、隔离和销毁,发出消费警示,同时暂时禁止新西兰部分乳清粉的进口。

  奶业研究员宋亮介绍,恒天然的浓缩乳清蛋白粉,是生产原料。在国外,出现原料方面的安全问题,是挺严重的。通常情况下,当地政府会要求企业暂时封存产品。这个企业是指生产企业,不是原料商,而是加工商,要求他们将产品下架,并进行封存。然后政府会对相关产品进行进一步检测,搞清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会不会因为原料出问题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如果会产生食品安全问题,一方面,政府会要求企业对问题产品进行召回;另一方面,政府会召开听证会,由消费者和企业达成一个赔偿协议。

  在一些发达国家,都有产品安全追溯体系。企业生产的每个产品都有编号,它通过哪些方式,销售到哪些超市,超市是否将产品销售出去了,都有记录。根据编号,一一对应,基本就可以将所有问题产品找到。

  只要将有问题的编号公布出来,消费者就可以根据编号,拿着相关产品进行索赔。产品已经吃完的,只要包装在,也可以拿去索赔;如果吃完了,包装也没有了,也可以去购买的超市登记索赔。因为超市可以根据产品批号和流向进行统计,比如说,这个产品卖了30罐,而有票据或包装的索赔量只有27罐,那么,还有3罐,就可以根据登记信息进行赔付。虽然可能会有冒领,但总数能核对上,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遗漏。

  ■ 焦点

  非人为安全事故具有不可预见性?

  奶业专家王丁棉介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以后,消费者要判断它是人为的,还是意外发生的。以前发生的大头娃娃和三聚氰胺事件,这是很典型的人为事件,本来奶粉里没有三聚氰胺,没有水解蛋白,人为放进去,这就涉及道德诚信一类的问题了。还有,某个产品过期了,本应下架、召回并且销毁,但企业不仅不销毁,还更改生产日期重新进入市场,这是另一种人为因素导致的产品问题。再比如,进口的奶粉原料,过期了,还继续使用,这也是人为的。

  而恒天然这样的事件,不是人为的,它是生产过程中意外发生的。这20多年,企业用同一套设备,按同样的工艺,一直这样生产,都没出事情。如今因为其中有一段管道受到污染,导致问题发生。这是不可预见的,也防不胜防。类似这样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外皆有。今天发生在恒天然,明天就可能发生在别的企业身上。

  中国奶粉标准对微量元素要求更多

  奶业研究员宋亮介绍,中国海关对进口奶粉完全按照中国的标准来进行检测。而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与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的产品相比,在很多大类上,跟欧美的标准是一致的,而在一些微量元素和营养元素方面,我们的标准要求更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像欧盟标准,跟我们的国家标准在很多地方都是一样的,而他们在一些微量元素上,比如铁锌,他们都不做要求,而我们国家对相关指标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原因是欧美人的食品以肉类为主,铁锌含量丰富,所以他们的奶粉对铁锌元素不做要求。

  再比如,日本的婴儿奶粉中,不对锌碘做要求,因为日本是岛国,大量食用以鱼为主的食品,因此锌碘非常充分,不需要补充,因此不做要求。但我国,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

  另外,一些有害物质如铅等重金属,我们国家的标准和欧盟都差不多。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认为,我们的标准更加严格,问题产品是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流进来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