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说了又不听?打了又反抗?如果你的处罚方式没有得到完美的效果,那么说明你的处罚方式孩子还并不能全盘接受,还有改进的余地。好的处罚方式会让孩子更加听话,并且少犯甚至不犯错。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完美处罚”?

  孩子通过不服从来探索周围

  在我们的孩童时代,每当我们不听话、任性、犯错的时候,父母通常都会对我们进行处罚。“处罚”这个词,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对孩子,都很有威慑力。

  但现在,这是一个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时代。“他总是不听话,我行我素。”“她总是和我顶嘴,我说一句她有十句等着我。”“训斥他根本没用,他就是跟你对着干!”......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孩子想突破加在他们身上的限制是很自然的事情,”儿童精神科医生丹尼耳·马尔塞力解释说,“孩子通过不服从命令来了解和探索周围的人,认识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通过惹恼父母来验证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关爱程度,了解他们的底线。”越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越是如此。

  为什么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不听话呢?一方面是个性的差异,另一方面也源于父母树立权威的基础不够稳固。这些基础很早就应建立起来:孩子6至20个月期间开始通过触摸、说话、爬动、走路探索世界,这是孩子人格发展和自信建立最为关键的时期。

  这个时期父母必须陪伴在身边:有危险的行为时父母投去不满的眼神,碰了不该碰的东西时打手心,孩子不听话时用严厉的语气....。。这些示意动作,能让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有规矩,父母亲通过态度和命令来对他进行约束。

  在处罚时父母有负罪感

  家长在下达“处罚”令时,都难免有负罪感,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普遍。

  晓华惩罚8岁的女儿停看一天《猫和老鼠》。女儿乱发脾气,还乱摔东西。不让她看每天必看的节目,立即就见了效。可是一看到女儿有点委屈、有点不知所措的眼睛,晓华几次都要冲口说出:“如果你保证下次不再这样,我可以允许你....。”

  “仅仅是“处罚”这个词,就带有专横的意味,让人想起自己以前莫名其妙被打屁股、被扇耳光甚至被罚跪的年代。”

  儿童心理分析师帕得里克·德拉洛什说。几十年前,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观念都是“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孩子只有服从的义务。

  现在,有太多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发出警告,注意不当行为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创伤,它可能影响孩子心智的健康发展。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爱取代了那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也让父母对自己怎么当好一个家长丧失了信心。

  面对越来越多被宠坏的孩子,家长们束手无策。“新一代的家长希望能在两种极端中找到平衡,”儿童心理治疗医生帕得里斯·裕艾赫说,“他们已经领会到沟通在教育中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给孩子定规矩是有必要的,因为没有这些规矩和限制,孩子会变得专横暴虐,目中无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