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做父母—新东方精英的成长及教子心经》专家点评:为希望而非梦想
中国人喜欢说:“人是为梦想而活的。”
很多父母,在面对自己可爱的孩子时,都会不自觉地生出一些梦想,他们梦想孩子将来能考上清华、北大、哈佛、耶鲁,成为一名科学家、艺术家、大学教授……这些父母的愿望是好的,但往往是一厢情愿的,他们不顾孩子的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仅凭一腔热情,就带着孩子四处奔走,拜师、补课、学艺,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他们忽略了一点——凡是梦想就有虚幻、飘忽和不现实的成分。充满梦想的父母,看似教育起点很高,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四处碰壁,多数人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制订的教育目标不适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所以孩子常常会不配合,甚至逆反。面对“不听话”、“不成器”的孩子,这些父母常常是沮丧而不自省,在失望面前一声长叹:“我的梦想破灭了。”其实,梦想的意思就是永远不可能成真的。梦想成真时,那还是梦想吗?
莎士比亚说:“人是为希望而活的。”
王强在教育儿子上用的就是希望而不是梦想,他有明确的育儿理念和行为标准;他能清醒地预见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并客观地理解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所以他的教育方法行之有效。在一般父母都谈“网”色变时,他主动让孩子接触网络,当别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名成“家”时,他想的是“宁可面临儿子染上网瘾的危险,也不能剥夺他赶上未来时代的生存资格。”他比一般父母少了一些梦想,多了一些现实感和科学性。也许希望没有梦想宏阔、辽远,但与梦想相比,希望之路要短一些、现实一些、好操作一些。王强带着儿子已经到达了预期的第一站,对于抵达下一个目标,他也胜券在握、信心满满。我们在祝福他的同时,要向他学习,学习他清醒而不盲从,学习他变梦想为希望,并把希望变成具体又容易操作的方法,让孩子在实践中愉快地到达目的地。
回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