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宝宝的黄疸一般分为两种: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大多数宝宝出现的生理性黄疸属正常现象,生理性黄疸普遍发生在宝宝出生2~14天内;另一类则为病理性黄疸,宝宝若患病理性黄疸则病情较重,进展迅速,迟迟不退,或稍退后又重现,有的宝宝甚至持续2~3个月。婴儿黄疸怎么办?妈妈对症下药,针对不同性质的黄疸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逐步上升到86μmol/L,并且临床上只有黄疸症状(没有其它症状),1~2周内就能消退的黄疸。主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而引起,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只需供给足够的水分和葡萄糖,多可自行消退。
病理性黄疸则要复杂得多,一般表现为:黄疸症状在生后24小时内即出,而且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并且还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现象,此时妈妈就该理解为宝宝的黄疸症状属于病理性黄疸了。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 病理性黄疸还分为很多种,下面看看几种常见的病理性黄疸及护理方法吧!
一、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由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一般采用光疗法,将患儿暴露于波长440mm的光线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简便易行,有一定疗效。
二、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的吸收有关。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母乳性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吃药。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宝宝得到必需的营养,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
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爸爸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值得妈妈们注意的是病理性黄疸容易转变成核黄疸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所以为了宝宝的健康千万不能大意,当宝宝出现黄疸症状时,爸爸妈妈应该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