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生中性化比例达33%

  近日,上海卢湾高级中学学生完成了 《上海市高中生性别角色中性化的现状调查》。据介绍,现在黑框眼镜、鸭舌帽、牛仔裤,成为了不少女生的标准装扮,不喜欢穿裙子,剪个男生头,还常常称自己是“哥”;而逛街、护肤、照镜子,却变成一些男生的爱好,他们说话细声细气,不能融入大多数男生的圈子里。

  本次调查选取了四所高中作为调查样本,共发放了1489份问卷,结果显示,这四所高中的学生中性化比例达到33%,与2000年一项同类研究的调查数据相比,本市高中生的中性化比例呈上升趋势。

  现在的孩子已把中性打扮当成一种时尚和潮流,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受到同龄人和潮流的影响,心理上产生偏差,造成性别认同模糊的中性化倾向。性别意识是一个人自我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这种意识可能会影响人格的健全成长,对今后的社会交往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向他们灌输正确性别意识。

  培养孩子正确的性别意识

  孩子的性别教育,对于家长们来说似乎再简单不过: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没有什么教导可言。但是,专家指出,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非但关系到孩子日后正常的社会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还会影响其心理发展。性别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

  心理学家认为,三岁以前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无性别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玩相同的玩具,穿相同颜色的衣服、鞋子。所以,三岁前不必刻意强调孩子的性别区分教育。

  但是,到了四五岁,随着知识的增加,孩子的好奇心会越来越强,会对许多事情感兴趣,会问十万个为什么。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就要让孩子认识到“男女有别”,科学地对孩子们进行引导。

  曾有专家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爱护自己,这是非常必要的。但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从出生就应开始的性别教育。它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基础,是孩子对自身了解的启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从三岁以后就开始建立了,而真正形成性别角色意识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其幼儿阶段所受的影响要比青春期孩子所受的影响大得多。

  帮助低龄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和老师用充满智慧的语言去慢慢引导孩子。

  1、当孩子追问一些深奥的问题时,家长不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更不可捏造诸如“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你是我捡来的”这类虚假事实,要知道,孩子还小,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辨别是非对错,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耐心地引导。聪明的老师和家长通常会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去描绘一些复杂的事情,便于孩子的理解。

  2、如果条件允许,不妨多陪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知己知彼”方能和孩子愉快地沟通,边看动画片边和孩子谈论“宝宝,你看,那个带着漂亮蝴蝶结的是女生哦”、“宝宝,你再观察那个留着胡子的大叔和那穿着围裙的妈妈有什么不同……”通过对动画片的谈论让宝宝对性别有个感性的认识。

  3、在家时,常和孩子玩一些角色类游戏,用游戏分工的方法让孩子了解性别差异,一家人其乐融融地陪孩子玩着游戏,享受天伦之乐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还能帮助宝宝学到更多知识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