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称东西过时就丢掉

  记者近日走访了多所大学的学生宿舍,在寝室过道的垃圾桶里看到了很多“昂贵”的垃圾,如名牌T恤、皮包、床单、鞋,甚至还有没有开封的食品、化妆品等等。东西看上去完好的,大学生们为啥要扔掉呢?

  记者随后采访了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8所大学的学生,得到扔东西的理由最多的是:过时、不喜欢的东西最好都丢掉,留下也是占空间。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有什么要求都立即满足,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导致现在孩子的节约意识越来越淡薄,花钱大手大脚,从不考虑父母赚钱的辛苦。不管时代再怎么发展,勤俭节约的意识还是不能丢。

  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节约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孩子的节约美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必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既要强化孩子的节约意识,也要帮助孩子积累一定的节约经验、手段和方法,最后是让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营造节俭的家庭生活氛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自己的节俭行为影响孩子,用自己艰苦朴素的作风感染孩子。如将洗衣服的水留下来冲厕所;爱惜家庭物品,小心存放不用的东西等。

  帮助孩子理解节俭的价值。父母要用节俭的故事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节俭是美德,也是生活的必需。在教育中,父母要赞赏节俭的行为,批评奢侈浪费。父母要让孩子理解生活的艰难,理解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而节俭则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帮助人渡过难关。

  帮助孩子学会有计划地消费。如让孩子爱惜书本、文具,节约一张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不要给孩子买铅笔一大把,文具盒书包好几个。父母要让孩子懂得,真正需要的时候才消费,才买新东西。

  克服孩子的攀比心理。比钱比物只能使孩子贪图安逸,失掉勤劳朴实的品质。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克服攀比心理,教孩子比学习、比劳动、比品德。

  节约教育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很有必要,应该引起社会及家庭的广泛重视,节约教育应该是教育内容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父母应该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孩子对节约有一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调动起孩子们节约的内在需求。在孩子有了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再来强化幼儿的节约意识才会有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