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学开奢侈品经济学课 劝学生勿攀比盲从

  近日,重庆市巴蜀中学推出“奢侈品经济学”课程引来中学生踊跃报名,也引发社会热议。

  授课教师陈茜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华人在伦敦抢购促销奢侈品”的视频短片。当短片称“中国人对英国奢侈品的消费约占据英国奢侈品市场的1/3”时,在座的学生集体发出唏嘘声。

  陈茜指出“一个奢侈品牌手提袋,在中国生产加工的成本是90欧元,可贴上某国际品牌的商标,放入国际品牌的柜台,其价格就摇身涨为2000欧元。”这一答案再次引来课堂上的一片唏嘘。有女同学当场称,她再也不会盲目追捧某些奢侈品牌了。

  陈茜接受采访时说,从教多年来,她经常听到中学生家长反映孩子攀比名牌的现象。她也曾亲眼见到有学生背着上万元人民币的背包上学,引起其他学生攀比效仿。揭开奢侈品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奢侈品,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正是她开设此课的初衷。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父母们给予孩子越来越多的物质满足,导致孩子聚在一起常有攀比的现象。专家称,攀比心是孩子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因为孩子也有自尊心,希望自己可以比别人好,但如果引导不好的话,就容易步入误区。所以,父母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孩子有攀比心怎么办

  孩子爱攀比一般都与父母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一些父母一方面反对自己的孩子攀比,另一方面自己却攀来比去,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那么,孩子有攀比心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1、父母要以身作则。

  一忌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来比。很多父母在训导孩子时,常会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这样的刺激只会让孩子消极,并催生攀比心理。每个家庭的教育背景、生长环境都不同,也没有什么可比性。二忌大人之间比较。不拿自己的工作、能力、表现等去跟别人比较,要影响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学会拿自己的这次跟上次比,今天跟昨天比。

  2、父母不要娇纵孩子。

  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幼儿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千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很容量造成攀比心理惯性,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发育。

  3、学会“反攀比”。

  孩子们在攀比的时候,最典型的理论就是“别人都有,所以我也应该有。”对付这样的孩子,比较快速生效的办法是实行反攀比。比如:亮亮虽然有新书包,可是你有新的滑冰鞋啊……

  4、改变孩子攀比的焦点。

  孩子有攀比的心理,说明孩子的内心有竞争的倾向或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父母就要抓住孩子这种上进心理,改变孩子攀比吃穿、消费的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毅力、良好习惯方面进行攀比。

  5、把攀比适时变成动力。

  当孩子攀比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不是不可以攀比,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攀比的条件,从而巧妙地将攀比变成动力。如:孩子跟别人攀比新衣服新鞋的档次,父母就可以鼓励孩子积攒零花钱自己购买新衣服,从而形成节约意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纵容孩子高消费,孩子会形成对物质生活极大的需求,他的要求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没有节制。一旦父母的经济力量无法满足他的要求,孩子可能不择手段甚至走上邪路。所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十分重要。

  1、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的影响。如果父母有着平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的消费观念,那么孩子也会不骄不躁,摒弃浅薄的计较,珍惜金钱;如果父母本身就高消费,那么孩子也将盲目效仿。所以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2、让孩子学会记账。

  家长让孩子学会记账,是让他们记清楚自己的支出情况。如果孩子能长期坚持下来,不仅不会随便乱花钱,长大后会变得心细而有条理。

  3、教孩子把零花钱装进储蓄罐。

  当孩子多余零花钱的时候,引导孩子把钱放进储蓄罐里,久而久之,当有一天孩子意外地发现存钱罐里的钱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时,他会很惊喜。这时家长要告诉他,这些存款可以帮他实现一个心愿,这样更容易帮他建立起储蓄抗风险的理财观念。

  4、和孩子一起筹划家庭的金钱计划。

  假设孩子要过生日,和孩子一起商量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安排,该买哪些东西,该花多少钱,怎样购买。并让孩子自己设计一张预算清单,从中引导他如何有计划有节制地开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