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偷钱害怕“露馅” 给班干塞钱欲“封口”
小学生因一时贪念,偷拿了同学的利是。没想到,东窗事发却牵出了另一场“大案”。原来,该孩子曾将父母的钱偷出来“摆阔”,因担心班干部将自己乱花钱的行为告诉班主任,就拿出一部分钱给知情班干部,用于“封口”。而有的班干部因心虚不敢收钱,这名学生还使出“不要不行”的强制措施。近日,在谢岗镇中心小学发生的这一事件引起了老师与家长的热议。
记者昨日从事发学校获悉,目前,涉事班的班主任已妥善处理此事,并且对孩子进行了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
2月17日上午,上完体育课的谢岗镇中心小学四年级某班学生小欢(化名)发现自己藏在后排座同学小东抽屉里的615元开年利是不见了。伤心半天的小欢在下午突然发现,小东的同桌小强送给了同学好几支价值每支12元的圆珠笔,心存疑惑的小欢放学回家后将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打电话告诉了班主任。
令谁都没想到的是,班主任黄老师和教导主任在一番调查后“惊奇”地发现,小强不但拿了小欢的利市钱,还在帮父母数钱时偷偷将1000元装进了自己的口袋,然后在学校里跟同学“摆阔”。据班主任黄老师介绍,小欢的利市确实是被小强拿了,但小强给同学买笔的钱来自他从自己家里拿的钱。
黄老师说,可能是小强害怕班干部向她“告密”,他就想用从家里偷出的钱“封口”。
“他从家里拿了1000元,分给班干部两百多元。”据黄老师介绍,当时分钱给班干部也是有多有少,多的100元,少的50元。一位家长向记者透露,当时有些孩子因怕事情败露不敢要,但小强还是硬塞给这些同学。据了解,事后,拿到小强钱的班干部也都把钱如数还给了小强。
孩子偷拿钱,对于家长来说是个大问题,如何教育就成为了头等大事。分析好孩子偷拿背后的原因,及时地纠正和引导是关键。
孩子偷拿父母如何正确教育
偷窃是一种可耻的犯罪行为,首先家长必须认识到,偷拿家里钱这个行为与偷拿非亲友关系的钱性质是不同的,这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偷窃。只要孩子没有偷拿非亲友关系的人的钱,就不必担心孩子产生盗窃心理。偷拿家里钱的问题的实质不在于“偷拿”和“撒谎”,而在于孩子“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思维方式。
其次,孩子因为拿钱而撒谎,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欺骗,而是一种临时的“应变”,这种应变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是不能完全避免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当然我们要培养孩子面对现实和承担后果的勇气和责任心,但是只要孩子不形成习惯,不以此为乐就不用过于担心。
了解到孩子偷拿的原因后,家长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引导。
1、教育孩子时,要冷静郑重但是不可严厉,更不可打骂,让孩子感到这件事情应该认真对待,但不要让孩子感到强大的压迫,以便孩子能够接受我们的建议。
2、告诉孩子这样做有三个错误,不该偷拿钱,不该撒谎,最主要的是“不择手段”这种思维方式。为了保证教育效果,我们应该突出重点。告诉孩子最让您生气的不是撒谎,不是拿钱,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想法,这种任性的、自私的、不计后果的想法是您不能容忍的。告诉他,满足自己的愿望要用合理的方式,假如合理的方式行不通,那么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放弃自己的愿望,而不应该是不择手段的去满足自己的愿望。可以用童话故事、儿歌等来举例,让孩子知道不择手段的后果。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承担后果的勇气等要在“不择手段”这种思想完全消除之后进行,循序渐进。
3、为了向孩子表示您对他的诚意,您可以每个月适当增加他的零花钱。
4、假如有些东西孩子十分需要,您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他。假如,您坚决认为不应该满足孩子,那么一定要给孩子讲清为什么,尽量取得孩子理解。而不应该是强硬的简单的禁止。
5、当您的孩子主动的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掩饰错误时,不要批评孩子,应该告诉他:你虽然犯了错误,但是你主动承认错误,让妈妈很高兴,妈妈欣赏你的勇气,并为你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