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孩子“鬼屋”探险 回家后每晚做噩梦说梦话

  11岁的小奥是长沙县人,一年前和同学去公园的“鬼屋”探险,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小奥每天晚上都会做噩梦,在睡梦中哭醒。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身体没有问题;找村里巫师“看吓”,也没起到作用。

  马女士说,小奥每晚没睡多久,就会哭醒。他说自己梦到鬼屋里吓人的场景,被吓醒了。吓醒之后,必须有人陪着才能入睡。小奥的表姐马女士说,每天晚上只要有一点声响,小奥就会惊醒,还伴随说梦话、哭闹等症状。“十几岁的小孩是长身体的时候,睡眠应该最好。”马女士说,小奥自己也说是去公园看过“鬼屋”后才出现这种做噩梦、说梦话的情况。

  小奥家在农村,村里有“看吓”的习俗,即小孩受到惊吓就请巫师来看看,可家里请人给小奥看过几次,都没什么改善。马女士觉得还是应寻求一些科学的治疗方法。

  青少年心理专家、长沙秋实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丹妮老师在听了小奥的情况后,认为小奥的情况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小孩的心理不能承受他所看到的刺激物,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二是如果孩子本身就很胆小,更容易出现恐惧心理。马女士也表示,小奥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比较粘着妈妈,胆子不是很大。

  丹妮老师建议:第一,家长要引导孩子面对他的恐惧心理。父母可以和小奥聊天,让他描述当日在“鬼屋”看到的情景。可以给他做个沙包,让他把心里的恐惧打跑;第二,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对恐惧源头的认知。小奥的父母应该让小奥知道,公园的“鬼屋”只是一个娱乐项目,它是用来寻求刺激、锻炼胆量的,世上并没有所谓的鬼神;第三,父母平时要培养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

  对于“看吓”的习俗,丹妮老师认为巫术治疗有时确实可以给人以一定的心理暗示,但她表示并不提倡用巫师治疗心理恐惧,如果小奥的情况依旧没有改善,建议父母尽早带他去心理机构咨询。

  孩子由于年龄的原因,对一些事物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这是儿童常见的心理状态。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不必太慌张,合理地教育和引导就可以帮助孩子摆脱恐惧。

  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1、与孩子知识欠缺、生活经验贫乏有关

  夜幕降临,孩子们知识经验有限,既不知道黑暗中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也不知道身边亲人的去世意味着什么,于是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黑暗和死亡,由此产生了害怕与恐惧。

  2、孩子自身的某些经历会导致他们恐惧

  如果孩子幼时受到过强烈的刺激,以后碰到类似的事物,甚至碰到的刺激比较轻微,也会引起孩子强烈的反应。如一个孩子曾被一只黑狗咬过,他下次看到黑狗时就会非常害怕,而且他还可能会由怕黑狗到怕所有的狗,继而怕所有的四足动物,这是心理泛化造成的。

  3、受他人恐惧情绪的感染

  孩子在看到或听到别人处于恐惧状态的情况时,即使自身处境并无任何引起恐惧的因素也会坐立不安。如看到其他人见到蛇后的恐惧反应,孩子以后见到蛇也会大叫大喊。孩子在听了鬼怪故事,看了带有恐怖色彩的影视片和图书时,由于无知及大人的消极暗示,其内心也会产生恐惧感。

  4、恐惧心理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不当有关

  例如:孩子玩兴正浓,不肯睡觉。父母为了让孩子赶快入睡,吓唬孩子:“赶快睡吧!再不睡,妖怪就要来抓不睡觉的孩子了。”

  5、当熟悉的环境发生变化时

  孩子对自己熟悉的情境会有一定的应对方法,但当他去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本已掌握的对付方法就会“失效”,使儿童感到焦虑和不安,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正确对待孩子的恐惧心理

  恐惧、害怕是人类为了躲避伤害而表现出的自我防御反应,它不是一种可怕的不良行为习惯,相反有其积极的一面。因此,当孩子表现出胆小畏惧时,父母不用过于担心。许多时候,随着年龄增长,恐惧会逐渐消失,并不影响孩子的生活、行为与社会活动。但如果孩子的恐惧心理过度强烈,以致影响到他正常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了。

  建立和谐安全的家庭心理气氛

  建立和谐、安全的家庭心理气氛对克服孩子恐惧心理非常重要。孩子恐惧心理来自他们对外界的一种不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他们明白有爸爸妈妈在什么都不用害怕,就会减轻孩子害怕的情绪。

  对孩子的恐惧恰当地做出反应

  对孩子的恐惧既不能满不在乎,也不能大惊小怪。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切勿责备、嘲笑或愚弄孩子。如果用指责、批评、生气来对待孩子的胆小,只能让孩子的焦虑情绪恶化。如孩子开始惧怕黑夜,骂孩子是胆小鬼,吓唬他不许哭,绝不是好办法。当孩子听到雷声感到害怕时也不能说:“雷声有啥害怕?别像个小孩子一样长不大。”越是这样,孩子就越惊恐不安。当然也不能孩子一害怕,父母也跟着害怕,这时父母的心态要自然平和,可以和孩子说,爸爸、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害怕这些,长大了才不怕的。

  多与孩子沟通,讲明事情真相

  经常给孩子讲些常识是帮助他克服恐惧感的最有效的方法。孩子惧怕某事物,常常是因为无知。一旦明白真相,其恐惧心理便会自然消除。如孩子恐惧雷电,教师、父母可向孩子说明雷电产生的简单道理,让孩子明白雷声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从而消除他对雷电的恐惧。除了用语言给孩子讲道理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去实际观察。如对一个害怕黑暗的孩子,你可以让孩子听听风吹树叶发出的响声,告诉他白天、晚上树叶发出的响声是一样的,孩子亲自看到、听到,也就不会有奇怪的想法了。

  用行为法改变孩子的恐惧心理

  要经常、及时地赞赏孩子好的表现。当孩子去接近曾经害怕的小兔子时,大人要及时鼓励孩子的勇敢。孩子敢独自睡觉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在孩子害怕时也可用转移注意法,即当儿童看到、听到惧怕的事物时,用玩具或语言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使其注意力从惧怕对象上转移,忘掉恐惧。孩子已经对某一事物比较害怕时,也可以使用系统脱敏法——当孩子惧怕无须恐惧的事物时,成人可诱导他接近所怕事物,久而久之,他便会见怪不怪。

  用榜样示范法改变孩子的恐惧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绝不能用魔鬼、妖怪、毒蛇、老虎等恐吓类的话语刺激孩子;另一方面,要以坚毅勇敢的行为影响孩子,还可以多树立一些身边的榜样,如当身边有孩子表现出勇敢、坚强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当然也可以借助影片、故事、图书,对孩子进行各种示范,从而克服孩子的恐惧心理,培养其勇敢、乐观的个性。

  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要让孩子了解并做好准备

  在受到重大压力和面临巨大变化时,如父母离婚,孩子的恐惧心理往往会达到顶点,此时,一定要给孩子以恰当的帮助。父母应该提前让孩子了解变化,并让孩子认识到,环境的变化不能改变他们对孩子的爱,他依然是安全的,不用害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