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进行有关情绪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父母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
你是情绪抹杀型父母吗?
情绪抹杀型父母无法感知自身和孩子内心不太明显的情绪,他们把负面情绪视为禁忌,而一厢情愿地渴望孩子永远保持开朗和幸福。因此,一旦孩子的负面情绪持续过久,他们就会认为其毒性也会愈加强烈。所以,只要是能把孩子的负面情绪转变为幸福状态,那让他们做任何事都在所不惜。因为这种类型的父母实在无法容忍自己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种种负面情绪,有时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事,家长也会惩罚小孩,原因是孩子莫名地烦躁或发火了。
这种类型的父母往往有一种倾向:他们认为在生活中,就应该强调正面的东西,包括情绪。而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的表现,与此截然不同。例如,我们曾问一位家长:“如果孩子因为别的小朋友的错误而变得忧伤时,作为家长,您会如何解决?”这位爸爸回答:“哦,如果有别的孩子折磨我的孩子,我会努力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试图理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果是 哪个调皮的孩子打了我的孩子,又加以挑衅,那我就会立即停止手里的一切事情,会全身心地考虑儿子的事情,让我脱离自己,真切地与孩子一起感同身受。”
抑或你是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无论对自己还是孩子,都可以很敏感地觉察到其正在经历的哪怕是极其细微的情绪,哪怕这种情绪苗头还未来得及发展和激化。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认为,孩子的负面情绪也是正常情绪的一部分,即使孩子表现出气愤、伤心或害怕时,他们也会包容地看待孩子的这些负面情绪。这类父母会给孩子解释有关情绪的不同种类,并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情绪。
父母的这种态度非常重要,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语言主要是由孩子的左脑额叶控制;各种情绪,尤其是让人们萎靡不振的情绪,主要由额叶的右侧控制。父母愿意和孩子谈论孩子情绪的话题,将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抚慰,家长的这种努力甚至会让濒临悬崖尽头的孩子内心渐渐恢复平静,回到安宁状态。家长可以寻找一些共同的话题,帮助孩子正视自身的情绪,而不是对孩子的情绪一味地加以控制。因此,语言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不但能很好地接纳孩子的情绪,甚至可以洞察到不当行为背后潜藏的情绪。这类父母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虽然不一定处理得完美,但他们会为孩子的行为明确地划定是非界限。不但要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还应该让孩子明白,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是持不赞成态度的。传递这种信息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对于孩子的所有情绪和愿望,家长则会全部接纳和包容。通过这种区别对待,让孩子明白,负面情绪与负面行为完全是两个概念,二者没有必然联系。而且,如果孩子因为某件事伤心或害怕,家长也会帮助孩子一同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