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桂林米粉
公司介绍:
桂林米粉文化博物馆这样描述:“桂林米粉,是世界快餐的鼻祖;桂林米粉,是中国食文化的代表;桂林米粉,是烹调艺术的经典;桂林米粉,是民族融合的见证;桂林米粉,是大秦历史的延续……”。 据说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派大将屠睢率50万大军征战南越(古代把现在的广东、广西、湖南和江西省南部一带称为南越)。由于军中多为北方人,吃不惯米饭,导致士兵食量锐减。于是只好南粮北做,军中伙夫将大米磨成粉后再擀成面条状。但是米粉中缺乏面筋,没有面粉那样好的延展性,结果做成的“大米面条”易断、易碎,难以成形。后来,用石头做成一个石窝,石窝底部钻有小孔,再将湿米粉团放入石窝中,然后,上面用一个木塞加上杠子用力往下压。这样,细细的米粉条就从石窝底部的小孔里流出来的了。另外,在石窝下面放一口大锅,里面烧一锅开水,让米粉条落入开水中,稍煮一下就熟,这就是最早的“桂林米粉”。这种米粉吃起来和面条差不多,很适合北方士兵的口味。加之食用方便,只需用开水烫一下,再加上佐料就可以了。所以很受士兵的欢迎,很快便成为流行于军中的“快餐”。后来,将花椒、陈皮、香薷、桂枝、草果、八角、桂皮和甘草等8味香料和草药熬成浓汁,在每个米粉碗里添上一勺,即好吃又能治病,这就是“桂林米粉”最早卤汁。之后,卤汁中又加入了山柰、茴香、胡椒和丁香,以上13味香料和草药便是“桂林米粉”卤汁的基本配方。至于每味香料和草药之间的比例,则是各家的秘诀。盖在“桂林米粉”面上的劳菜,最早多为腌腊的或卤的马肉或马的内脏。因为当时军中常有战马伤亡,于火头军就将死去的战马肉腌起或卤起,吃时在每碗米粉面上盖几片。不过,现在的马肉和马的肉脏已被猪肉和猪内脏代替了。
联系地址:双榆树西里平房3号邮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