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稀也”。
原料介绍:蜜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男女老少都爱吃,有人形容说“嚼着惊动十里人”。
蜜麻花营养分析:蜜麻花的营养成分主要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属油脂类、高热量食品,不宜多食。
相关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孕妇、高血脂症、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制作指导:用面粉加发酵面和水揉在一起,成面团,糖,入油锅用七成熟热油炸透炸熟捞出即成。
其它相关:蜜麻花是用发酵面,炸制而成,是遍及全国各地的小食品。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备注:蜜麻花能久存不坏,置于塑料袋中,半月酥脆如故。蜜麻花属高糖、高热量食品,不宜多吃。
原料配方
1.皮料:特粉3公斤化猪油600克
2.心料:特粉15公斤化猪油1.5公斤饴糖10公斤小苏打150克花生油10斤川白糖15公斤。
制作方法
1、皮心制作:皮料的特粉、化猪油须充分揉合。心料按配方的12%加清水,搅拌10~15分钟。皮、心料分成7~8块,然后以皮包心,再擀制。
蜜麻花制作2、擀制成型:将包心后的料坯擀成厚约2厘米的长方形薄片,再切成5厘米宽的条子,又切成1.5厘米宽、5厘米长的小块。然后逢中切口,口长约3厘米,翻卷一端成型。
3、炸制:将成型后的制品下锅油炸,在油温180~190℃时炸约3分钟,起锅,滤干,趁热浸糖。
4、浸糖:将白糖加水制成糖浆(糖与水的比例为10∶2),当熬至105℃左右时,舀入容器,将滤干油的制品浸入其中1~2分钟,然后滤干,摊开,冷却,即可包装。
蜜麻花用的面要用和好的发酵面对上碱,另用一块面和上红糖,做时将发酵面分两块,一块擀开后,将红糖和的面铺是上,再擀另一块发酵面,铺在红糖面上面,这样成了二层酵面,一层糖面。用刀切下5厘米左右的长条,将长条一边摁薄,成坡形,把薄边和厚边合到一起,再切成重40克左右的小块。自小块中间开一刀口,然后打开,将薄的一面往里翻过去,厚的一边一折,就成了耳朵形的坯子了。花生油烧五成热,分批将坯子入油里炸过,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尽油,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泡一分钟,称过蜜,浸透后,捞在盘里晾凉就成了。要注意必须炸透,否则就会因炸不透,蜜也浸不透的质量不佳现象。
质量标准
规格:制品造型均匀整齐,切口正中,长短适当,翻卷不断边,表面有油浸感,每公斤140~160个。
色泽:浅黄色,有糖油浸渍的光泽,表面有光亮的糖粒。
组织:松软、油浸、蜜透。
口味:松软蜜甜,油香浓郁。
制作工艺
用和好的发酵面对上硷,另用一块面和上红糖,做时将发酵面分两块,一块擀开后,将红糖和的面铺上,再擀另一块发酵面,铺在红糖面上面,这样成了二层酵面,一层糖面。用刀切下5厘米左右的长条,将长条一边摁薄,成坡形,把薄边和厚边合到一起,再切成重40克左右小块。
从小块中间开一刀口,然后打开,将薄的一面往里翻过去,厚的一边一折,就成了耳朵形的坯子了。花生油烧五成热,分批将坯子入油锅炸过,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尽油,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泡一分钟过蜜,浸透后,捞在盘里晾凉即可食。蜜麻花色泽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
北京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最有名。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与蜜麻花相似的还有蜜篦子,原料配制与蜜麻花完全一样,只是形状不同,它是三层平,中间竖划几刀,油炸后过蜜而成。此外还有干糖麻花、芙蓉干糖。干糖麻花不过蜜,芙蓉干糖也不过蜜,而是滚上一层用熟面和白糖混合的糖粉,也都有甜、酥、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