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卑是指幼儿由于某种原因怀疑、轻视自己,在社会交往或集体活动中表现出懦弱害羞和畏惧。自卑是幼儿常见的问题之一,据调查了解发现,幼儿自卑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个别幼儿阶段产生的自卑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不注意调控,也有少数儿童将变得孤僻、寡言、内向、缺乏自信心。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如今的竞争社会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是难以适应未来的。所以说,幼儿的自卑心理是他们成长的绊脚石,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幼儿自卑心理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害怕在陌生人面前及集体活动中说话,甚至平时也轻声细语,不敢大声说话。
2、不敢在公开场合做事。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在公开场合做任何事情,都往后缩,而不是往前冲,显得拘束和谨小慎微。如当幼儿园教师让这种孩子带头做游戏时,他们就面露难色,没有别的幼儿那种自告奋勇的精神,有的马上说“我不会”、“我不行”之类的话,个别的还会哭起来。
3、没有主见。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许多事情不敢自己做决定,回答问题思前想后,优柔寡断,要么不吭声,要么轻轻地回答“不知道”。
4、不愿与别人交往。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喜欢一个人独处,从不主动地提出问题。
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从主观上说,自卑心理是在后天由于自我评价不当而逐渐形成的;从客观上来讲,自卑心理是因为个人的某些缺陷或屡遭失败造成的。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聪明、伶俐而常被人夸奖和宠爱,长大后他就容易形成一种自信的性格。而由于某些原因,那些整日生活在斥责和鄙视环境中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就可能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
如果一个孩子很少体会过成功的喜悦,或从未得到过他人的赞赏,他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压抑,自卑心理就会日趋严重;一个屡受挫折甚至怀疑自己存在价值的孩子,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
方法一: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
幼儿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重要依据。父母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励,他们就会从父母对他的肯定鼓励中获得信任感,从而产生自信心。因此,要多肯定、鼓励,少批评。不能一味地指责、训斥孩子,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有时候,父母亲一句简单的赞赏,给孩子的鼓励是无法估量的。如果一个3岁的孩子,能够自己穿衣服系上纽扣,做妈妈的应该说:“啊!你真棒,学会自己穿衣服了,不用妈妈帮助,真了不起!”
这句话虽然很简单,可是孩子会觉得自己在妈妈的心目中长大了,很有满足感,因而建立了自信心,以后在生活上更加愿意尝试自己照顾自己。
正面的鼓励,细心发掘孩子的优点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最好方法。孩子的心灵是单纯的、直接的。妈妈说他没用、没出息,他就真的以为自己是没有出息的了,以后就更不争气。如果妈妈赞赏他,他就会很高兴,而且会认真地要求自己,以后要做得更好些。
方法二:多让孩子参与实践锻炼活动
幼儿自卑与幼儿能力较差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时,必须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利用种种机会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能力。如:交往能力、动手能力、运动能力等。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
当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他们和同伴相处的几率大大提高了。而幼儿园里对孩子的生活独立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爸爸妈妈应该在孩子入园前,向老师咨询在幼儿园里,会涉及到孩子哪些方面的活动,在家里就可以早一点培养和训练这方面的能力,使得孩子能比较适应幼儿园的要求,从而能在一个较好的基础上,去发展新的技能。
比如,入园前,可以先培养孩子一些独立吃饭、穿衣服的能力,可以慢慢地要求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那么等到了幼儿园里,他不会因为这些方面的"无能",而导致对自己全盘的否定,产生自卑心理。
方法三:让孩子建立自信、体验成功
父母要尽可能为幼儿创造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的机会与条件,在孩子获得动脑、动手、动口机会的同时,使他们也享受到胜利的快乐和成功的乐趣。
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时候,不能心急,可以先找出孩子的优点,慢慢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首先肯定自己,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其次,逐渐提高孩子在弱项上的表现和能力。比如,可以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爸爸妈妈假装比孩子差,让他觉得至少自己比爸爸妈妈强,然后再逐渐提高要求,让孩子在不断挑战自我成功中获得自信。这样孩子自信心得到强化,自卑也就离他越来越远了。
方法四:不要和别人的孩子攀比
不要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更不能以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父母应抓住孩子自身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有优点和长处,从而树立起“我能行、我真棒”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