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的自信水平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内部因素,即孩子自身的实力;另一个是外部因素,即周围人对孩子的评价与态度。倾向于内因的人,习惯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自身的实力支配的,自己成功、失败都是受自己能力和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的影响等。因此内部因素是根本,外部因素是辅助,但现在教育中父母较多地运用了外部因素,使得内部因素欠缺。
因此,父母们应该知道这一点,在培养孩子自信的时候牢牢记住。不过,仍然有些误区是家长容易陷进去的。
培养孩子自信,父母常闯的误区
1、依赖他人称赞
我们在培养自信时,通常会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努力探索引起缺乏自信的根源,提高孩子处理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信的水平。这种方法是增强自信水平的根本方法,也是一种积极强化的策略。
另一种是以别人的评价与态度作为自我评价的主要标准,用别人的评价与态度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提高自信的目的。这种办法往往容易导致行为偏差,久而久之,还容易形成不健康人格。
习惯于在家长的赞美词下生活着的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更强了,离开了成人的赞美就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甚至无理取闹,家长为了稳住幼儿的情绪只好满足幼儿的要求,这样消极强化就会被再次巩固,最终形成了习惯。
2、弱视挫折教育
在家长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时,往往忽视了挫折教育对幼儿的作用。过度人性化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幼儿,就像玻璃心和水晶鞋一样,非常得脆弱。对幼儿的教育也不应只限于正面的表扬和鼓励。只有帮助幼儿正视问题,鼓起勇气,战胜挫折,积累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时家长也要利用生活中每一个机会让幼儿去尝试解决困难,当幼儿做出很大努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当然,挫折教育也要适度,过度的挫折也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所以挫折教育也要把握好度。
3、赏识变成溺爱
赏识幼儿是为了让他们对自己更有自信,如果分寸把握不当,事事依顺着孩子,还把“你真乖”、“你真听话”、“真棒”等赞美词整天挂在嘴边,反而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失去分辨力,久而久之这种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成了变相的溺爱孩子。
特别是大人不分青红皂白的赏识,往往迷惑了幼儿自己,使之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行为,这种掩耳盗铃的把戏容易使幼儿形成过分依赖、倔强和适应能力差的坏习惯。从而造成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世界冷漠无情,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产生差距,导致悲观、缺乏自信等心理问题。
什么方法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
有自信的人更受欢迎,但自信心并非一夜养成。家长们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呢?美国《女性挚友》杂志教您三个有效方法,值得一试。
1、接受挑战。《孩子提出的50个问题》一书作者,心理学博士苏珊·巴特尔表示,舍不得让孩子应对困难,等于告诉他“你不行!”因此,好的活动,即使有一定难度,也要鼓励孩子接受挑战。
2、先观察再参与。《聪明孩子聪明养育》一书作者艾琳·肯尼迪·摩尔博士建议家长教会孩子,加入同伴游戏之前,先观察别人怎么做,然后在不影响他们的情况下自然加入。比如,加入别人打球前先当观众、捡会儿球。这样更容易得到认可,也不会因为贸然闯入招来反感。
3、间接表扬。《聪明育儿》一书作者苏珊·弗莱彻博士建议,孩子表现好时,不要直接表扬“我为你自豪!”可以用反问“难道你不觉得自豪吗?”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成功。